返回首页|设为首页|联系我们
  • 李建荣(苏州):甪直镇“改革开放40周年”群文发展掠影

    2018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自1978年三中全会以来,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得到了长足发展。甪直镇的群众文化生活,也是日新月异,色彩斑斓。盛世华年,四十不惑,让我们一起回顾甪直群众文化的发展之路,为伟大时代喝彩,为美好未来加油! 一、...2018-09-30 17:08

    查看全文»
  • 邹凤岭(盐城):捕鱼人的不舍

    一条河从李家老伯的渔村流来,流过水岸,去了远方。渔村地势低洼,溪流纵横。有水就有鱼,多少年来人们以捕鱼为生。 随着农村发展水产养殖业,低洼地开挖成了养鱼塘,人工养鱼的多了,野生的鱼少了,渔村上的人改行种植庄稼。可捕鱼的技艺是从祖辈人那里传下来的,一有机会还会去捕鱼...2018-11-19 20:32

    查看全文»
  • 王建成 (福建):中秋漫忆

    又是一年中秋,又是桂花飘香。小时候过中秋的情景,几十年后的今天仍记忆犹新和无比怀想。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家住在现在县城二一七路中段的一个大院,住房前院有棵几十年树龄的老桂花树,每年中秋前后都适时开放,桂花的馨香弥漫整个院子。外人来这里,嗅着桂...2018-09-26 19:39

    查看全文»
  • 周水欣(南京):光阴中的坚持

    我在鲁院上学的第一个同桌,与我一个姓,姓周名华诚。华诚高个子,圆脸庞,总穿一种休闲的白色棉麻衬衫,宽松长裤,光脚撒着一双黑色布鞋。最特点的,是头发全部拢在脑后面,扎着一个马尾小辫子——也跟我一样。同学们打趣他的文艺小辫子,而华诚总是淡淡一笑,露出...2018-08-30 21:33

    查看全文»
  • 颜巧霞(盐城): 盛夏的果实

    再也没有一个季节像夏天般体贴孩子们,夏天像旧时富贵人家贤良的母亲,许给孩子们一个悠长慵懒的假期,还殷勤地捧上一堆蔬果,让孩子们尽吃。 梨子累累地挂了满树,橙黄色的鸭梨有一个成年男子的拳头那么大,像一只只铅制的小钟似的,沉甸甸的,快要坠下来,善...2018-08-02 21:54

    查看全文»
  • 周铁钧(辽宁义县):江南雪

    江南落雪,多先涌来团团浓云,下一阵绵细的冷雨,待云絮漭漭汇聚、混沌乌灰,才轻轻扬扬飘起雪花,不一会儿就密密匝匝、粲然蹁跹,似步琼踏玉的淡妆少女,纯情脉脉,在纷飞柔絮里尽展婉约浅韵、洁雅妩媚。 雪落乡间,炊烟流雾不再升腾,而是环着竹林、茶园、梯田缭绕,崎岖嶙峋的山间...2018-07-28 16:59

    查看全文»
  • 翁太庆(兴化):再见桑树

    清澈的河水在弯弯的小河缓缓流动,河岸上绿树红花掩映着村民们的别墅,一群小孩在浓枝密叶的树下,像练飞的小鸟尽力向上飞去,扑棱几下翅膀然后又落回原处,眨巴着双眼四处张望。 走进一看,原来那是棵桑树,他们在摘桑枣呢。刚才的努力可能是因为“低果香甜信手采,高枝...2018-07-05 22:52

    查看全文»
  • 朱蓉(泰州):小镇

    我生在一个小镇,与其说是镇,不如称之为小岛,四面环水,只西北方两座石拱桥与外界相联。这里家家户户依水而栖。笔直的长街横贯小镇的腹部,一律是方方整整的青石板铺就,街面早已被零零碎碎的脚步敲打的坑坑洼洼,毫不张扬的起伏有致,石板街光可鉴人,掸去石板上细碎的浮尘,手指抚过,...2018-06-25 22:02

    查看全文»
  • 吴晓波(南京):父亲 ,我一生无法逾越的山(组章)

    割麦的父亲 风驱赶着一波又一波金黄的麦浪用幸福把父亲吞噬。父亲跳跃成时光之上一个时起时伏的黑点,一顶汗花四溅的草帽,在六月芒种节气的页面上书写着“抢收抢种”的关键词。 从一粒麦种落地到一粒麦穗成熟,一段时光的重量,把父亲弯成一把...2018-06-19 22:10

    查看全文»
  • 胡曙霞(杭州):村庄里的端午

    栀子白,榴花红。艾草挂,菖蒲悬。五月端阳,在村庄隆重起身。 女人们聚在一起,用苇叶包粽子。花生、蜜枣、腊肉、蛋黄,各种好吃的馅儿,按部就班。纤细的手在苇叶间灵活地腾挪翻转。一个个俊俏的粽子,只只站立,有棱有角,惹人馋。谁的粽子包得好,谁的粽子...2018-06-13 22:37

    查看全文»
  • 苏扬(扬州):运河,生命的远途

    知道中国长城的人,不会不知道中国大运河;知道中国大运河的人,不会不知道中国扬州。扬州是古运河的滥觞之地,是唯一与古运河同龄的城市,也是运河与长江的交点。两千五百多年来,扬州与运河同命运,共呼吸,共同谱写了波澜壮阔的发展史,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运河儿女。 ...2018-05-29 21:05

    查看全文»
  • 颜巧霞(盐城):爱之跪

    十多年前,我在一所偏僻的乡村小学工作,我任教二年级,班上的孩子,七八岁的年纪,大多是留守儿童,父母去城市里打工挣钱,他们被留在了乡村,随祖父母生活。祖父母们也许是有见识,也许是农活忙碌,并不娇惯这些孩子,只把他们作草籽、猫狗般养活——吃穿简单,上学放...2018-06-02 22:53

    查看全文»
  • 池墨(沭阳):生长在诗经里的庄稼

    麦子 麦子是人类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民以食为天,其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既然如此重要,作为人类伟大的文化结晶,《诗经》自然是不可能忽略麦子的,我们伟大的诗人,怎么可能忘记赞美让自己赖以生存的植物呢? 《诗经》里,《鄘风•桑中》...2018-05-27 22:30

    查看全文»
  • 邹凤岭(盐城):父亲的蒲艺

    阳光和煦,山水清明,我走在故土的路上。“彼泽之坡,有蒲与荷。”(《诗经》)清清水岸,蒲草与绿荷交相辉映,诗画般美丽。记忆里,多少次走进父亲的蒲池,见那蒲草葱茏蓊郁,纤瘦高展,随风舞动,浓缩绿海一片,弥漫浓浓的香气。 父亲的蒲池,就在老家村子...2018-05-10 21:42

    查看全文»
  • 闫拓时(北京):惊蛰日 北京清晨的路口

    今年的惊蛰日是3月5日。 5日一早6点,夫人一睁眼就带着愉快的情绪对我说:“今早我们去眉州东坡吃早点”?听到她的问话,我即刻坐起接过了话茬:“好啊,开车去还是走过去”?我们家距附近的眉州东坡店最多2公里,我是4日凌晨从西安...2018-05-01 22:16

    查看全文»
当前14/30 页|共440条记录
移动客户端
扫描登录手机 WAP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