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自1978年三中全会以来,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得到了长足发展。甪直镇的群众文化生活,也是日新月异,色彩斑斓。盛世华年,四十不惑,让我们一起回顾甪直群众文化的发展之路,为伟大时代喝彩,为美好未来加油!
一、看电影
还记得小时候,带着长凳板凳,骑在爸爸肩头,去大队空场上看的露天电影吗?上世纪七十年代、八十年代,露天电影伴随了农村孩子的快乐成长。一听说几里外的村庄放电影,必定约上小伙伴一块儿去看。散场归来,风声、蛙声、歌声,伴随一路。《月亮湾的笑声》《喜盈门》《地道战》《少林寺》《红衣少女》《蓝色档案》《天云山传奇》《笑比哭好》《少年犯》《妈妈再爱我一次》……虽然过去了几十年,那些耳熟能详的影片,恍若昨天,记忆犹新。
1983年,甪直镇在和丰桥北面的府庙旧址,翻建了甪直影剧院,设有1013个座位。1994—2000年,甪直影剧院连续四届被评为江苏省明星剧场。1998年后,随着电视机、VCD机的普及,甪直影剧院以歌舞演唱会为主,电影放映门可罗雀。2012年,甪直影剧院被拆除,退出历史舞台,原工作人员并入甪直文体中心。2013年开始,在甪直文体中心多功能厅和江南文化园,定点定期放映影片,每年还深入各行政村放映露天电影200多场,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传播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新风尚。
二、看录像
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甪直镇上有许多录像厅,位于巷门里星桥堍的文化站录像厅、位于和丰桥北堍的工会录像厅、位于甪直桥东堍的工业公司录像厅、位于寺浜桥东堍的小学印刷厂录像厅等,群众可以观看到最新的港台影片,一时人满为患。录像厅比电影院的片源丰富,比如:黄飞鸿系列,赌神系列,古惑仔系列,还有《笑傲江湖》《唐伯虎点秋香》《东邪西毒》《国产零零漆》等影片,都是在黑漆漆、乱哄哄的录像厅里看到的,一些经典桥段,至今让人津津乐道。
当时,苏南乡镇企业如火如荼,甪直人民步入了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国产电影数量少,内容有些保守,香港电影的题材和情节都很引人入胜,进录像厅看电影,代表着一种新潮。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置办了放像机。那时的录像带,如八五砖一样厚实。后来是薄薄的VCD碟片,几乎家家有VCD放映机。窝在家里看片,成为夜生活的一部分。
三、听书
八十年代的嫁妆主要是“三转一响”,即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和收音机。与我们业余文化生活相关的,就是一台收音机。
听书,听的是单田芳、袁阔成的评书,有《三侠五义》《白眉大侠》《三国演义》《岳飞传》等;听的是苏州评弹和苏州弹词,有《珍珠塔》《玉蜻蜓》《十五贯》《孟丽君》等;听的是广播连续剧和长篇小说连播,有《夜幕下的哈尔滨》《便衣警察》《平凡的世界》等。从听书中汲取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解放前,甪直镇上有好几家书场。改革开放后,甪直镇星桥北堍有文化站书场、工人俱乐部有工会书场。2005年,甪直文化站开办甫里书场,在和丰桥北堍原工人俱乐部。2010年,甫里书场迁至江南文化园。2013年,甫里书场搬到正源路的甪直文体中心多功能厅。每月的上半月,邀请评弹演员前来演出,既有传统剧目,也有新编剧目,圆了中老年听众的“听书梦”。
四、看电视
电视机在八十年代初期是个稀罕物件,几个村才有一台,每到夜晚,放映室里挤得水泄不通,聚精会神地观看《霍元甲》。八十年代中期,一个村上能买得起电视机的寥寥无几,全村的男女老小都聚到那家的屋场上,看《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陈真》《西游记》《八月桂花香》《上海滩》等电视连续剧。当时用摇杆天线,转台要摇动支着天线的毛竹竿,有时画面雪花多,还要拍几下电视机。九十年代初,电视机开始进入寻常人家,接收信号有摇杆天线和卫星天线。吃过晚饭,全家看电视,聊家常,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红楼梦》《渴望》《外来妹》《过把瘾》《一帘幽梦》等电视剧,是那时陪伴我们成长的精神食粮。每年除夕的《春节联欢晚会》,也成为人们翘首以待的文化大餐。
1990年起,甪直广播站更名为甪直广播电视站。2001年,由东吴广播电视管理中心垂直管理,有线电视走入千家万户。2008年开始,甪直镇原有模拟电视信号整转数字电视信号,有线电视实现村村通,用户12000户。2010年9月起,推广高清互动升级计划,电视节目更加丰富多彩,甪直人民的文化生活,有了更优质更贴心的服务。
五、听歌
诗为心声,歌就是把心声表达出来。七零后、八零后的小伙伴们,还记得当年腰间别着的香烟盒大小的玩意吗?那不是BB机,也不是大哥大,而是随身听!当年拥有一台随身听,如同现在拥有苹果手机,让人眼热。书包里塞上几盒音乐磁带,跟随电台的金曲排行榜,哼唱自己喜欢的歌曲。后来有了携带更方便的MP3、MP4、CD机等,各领风骚三五年,便纷纷退出了历史舞台。
年少多情,几句歌词,就可能撩动心弦,情绪难平,泪湿衣襟。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明星大合唱《让世界充满爱》,张学友的《祝福》,刘德华的《一起走过的日子》,齐秦的《大约在冬季》,罗大佑的《恋曲1990》,林忆莲的《至少还有你》,莫文蔚的《盛夏的果实》,刘若英的《很爱很爱你》,赵咏华的《相见太晚》,蔡琴的《你的眼神》,成龙的《龙的传人》,羽泉的《最美》,许美静的《阳光总在风雨后》,陈红的《常回家看看》等……万千流行歌曲,总有一首打动你。哪怕在深夜,哪怕五音不全,也会亮起歌喉,任由歌声在夜色中盘旋。
所谓知音,就是懂你,初见一如重逢。随着时代的发展,听歌的载体也与时俱进,花样翻新,然而,那些曾经的最爱,在功能强大的手机面前,渐渐失宠,无人问津。庆幸的是,听歌的设备会不断更新,而动听的歌声,却能久远地回荡在心中。
六、甪直宣卷
宣卷由唐宋时期的“说经讲卷”演变而来。甪直宣卷分木鱼宣卷和丝弦宣卷两种,主要是以故事的形式,宣扬佛法,抑恶扬善。民间“庙会”“婚庆”“做寿”“理星宿”“缴血湖”“女孩十三岁”“男孩六岁”等民俗活动中,往往请人宣卷,由一人主宣,配一名或两名坤角和卷,并引入民乐伴奏。宣卷故事贴近生活,情节一波三折,颇受中老年听众的喜爱。
2016年,甪直宣卷入选省级“非遗”代表作名录。甪直镇有宣卷班子8个,活跃在苏州地区的广大市镇和农村,表演的卷本有《桃花宝卷》《香山宝卷》《蟠桃宝卷》《合同宝卷》《财神宝卷》《游龙宝卷》《猛将宝卷》《大红袍宝卷》《双金锭》《金牌宝卷》等六十余种。甪直文体中心新编的宣卷《幸福新家园》《超越血缘的爱》,获苏州市群众文艺“繁星奖”。2018年,甪直镇政府以宣卷形式,弘扬“甪直榜样”精神,取得了很好的文明领航作用。
甪直文体中心组织数届“宣宝卷,系乡愁”展演活动,发掘精品,文化惠民。如今,东市下塘街辟有“甪直宣卷馆”,感兴趣的居民和游客,可免费欣赏甪直宣卷,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七、借书
老话说得好,“书非借不能读也”。自己买的书,可能堆在那儿积灰尘,而借来的书,必是自己想看的书,因为要还,便急急地把书看完。
还记得那一本本巴掌大的小人书(连环画)吗?曾经是我们最爱的课外读物,课本外的大千世界,最初就是小人书给我们打开了一扇神奇的窗户。难得上一趟街,新华书店是风景最美的地方,让我们流连忘返,省下一碗馄饨,也要偷偷买本小人书回去。七十年代末,位于富昌桥北堍的文化站,一楼有小人书出租,坐在那里看,一分钱看一本。
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是求知如渴的年代,大家发自内心地喜爱看书,对未来满怀憧憬,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无论是学生、外来工还是成年人,大家都在寻寻觅觅找书看。学校、工厂都配有图书室。镇上除了文化站有图书出租,在闹市区也有租书店,下班后,租书店里挤满前来借书的人,武侠、言情、财经、文学等,门类众多,开卷有益。
2000年左右,甪直文化站在达圣路原工人俱乐部辟有图书馆,对外借阅。2012年,甪直图书馆搬迁到正源路的甪直文体中心二楼。这些年,陆续新增图书数万册,苏州图书馆、吴中区图书馆办的借书证,可在此通借通还,借阅量剧增。近来还开通了网络借书,大大方便了读者。
八、文艺创作
甪直是人文荟萃的地方,晚唐的陆龟蒙,明代的高启、陈仁锡、许自昌,清代的王韬等甪直人,留下了大量的诗文佳作;现代的叶圣陶、严良才、严大椿等,也从甪直起步,开始他们的文学之路,为甪直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甪直镇于1981年成立文艺创作组,组长马榴荣,组员唐龙生、朱炳生、杨一峰、朱祖达、孙柔刚、金淑英。根据当时上级指示“文艺创作重点在戏曲”的宗旨,创作了小戏《请寿翁》《心荡桥》及说唱《甫里八景》等,出版了《甫里文艺》。
1986年,吴县三服厂成立文艺创作组,组长俞怀霖,出版厂刊《小浪花》。1990年,甪直文化站成立雪浪文学社,社员有俞怀霖、金淑英、朱祖达、李建荣、张文香等20人,出版社刊《雪浪》。俞怀霖后调入苏州电视台任“民生在线”主编。2006年,苏州古吴轩出版了《甪直民间故事》。2013年,赵晋才、袁其德、周民森、谢云泉等人主持编纂的《甪直镇志》,由文汇出版社出版发行。2016年,周民森、费玲玲、顾洁锋、李建荣、刘惟亚、朱祖达等人负责编撰的“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甪直镇志》由方志出版社出版发行。
甪直现有中国作协会员一名(李建荣),江苏省作协会员一名(陈永强),苏州市作协会员一名(程庆昌),吴中区作协会员多名(谢云泉、周民森、严焕文、王兴林等),创作出版了多部文学著作,发表了数百万字的作品,多次获得奖项。2018年,吴中区作家协会甪直分会成立,即将编印社刊《直声》,有了这一方文学园地,甪直镇必将涌现更多的创作型人才,提升甪直的人文内涵。
九、集邮
上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人们收到信后的第一反应,不是拆信细览内容,而是把信封上漂亮的邮票小心翼翼地撕下来,尤其是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精美可爱,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1987 年,甪直镇成立集邮协会,由镇工会刘建民担任会长,后由沈绪源负责,集邮用户达141 户,最多时超过200户。严焕文的《猛禽》邮集,参加了 1997 年和 2000 年的江苏邮展,均获镀金奖。2001年,中国邮政发行了《水乡古镇》特种邮票,甪直成为登上邮票的六大江南水乡古镇之一,于方寸之间,向世界展示甪直之美,进一步提升了甪直的知名度和甪直人的集邮热情。2003年,甪直镇入选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2005 年以后,集邮人数渐减,至2010 年,甪直镇集邮协会约有会员 120 人左右。如今的年轻人,只知微信,不知寄信,集邮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十、跳舞
甪直镇出现公共舞厅,大概在20世纪八十年代末,在九十年代达到一个高潮,一个镇上竟有七八家舞厅,诸如电影院舞厅、爱甪舞厅、迎宾馆舞厅、锦绣谷舞厅、江山舞厅、竹憩园舞厅、东方巴黎舞厅等。从循规蹈矩的交谊舞,到热情奔放的迪斯科,后来还有江南style、小苹果之类动作夸张的舞蹈。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营业性的舞厅逐渐退出,人们更追求个性化的探戈、爵士、街舞等自由洒脱的舞姿。2008年,甪直古镇区辟建了江南文化园,每当夕阳西下,吃过晚饭的大妈大姐们,聚到古戏台前的空场上,自带音响设备,群体跳广场舞,或舒缓或激越,放松一天的疲劳,调节一天的心情。
2011年,甪直文体中心组建了甪直水乡文化艺术团,在表演甪直连厢的同时,每年新编几个广场舞节目,多次代表甪直镇、吴中区和苏州市,到各地慰问演出,参加各种展演与比赛,屡次斩获佳绩,为甪直镇赢得荣誉,展示了甪直广场舞刚柔并济的独特风采。
十一、唱戏
早在明代万历年间,甪直镇的许自昌就在家中蓄养戏班,排练他新编的昆剧。民国年间,镇上办有“紫云曲社”,昆曲票友时常聚会、演出,影响甚众。上了年纪的甪直人,可能还记得几十年前,甪直每个村都有文艺宣传队,既表演京剧、沪剧、锡剧,如《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阿必大回娘家》《双推磨》等,还演唱红色歌曲,如《洪湖赤卫队》《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大海航行靠舵手》等,既讴歌了生活,又凝聚了民心。
以前,甪直张陵山上有寺庙,每年农历四月初一、初二,张陵山要举办庙会,在山脚下搭演剧台,乡民或坐船或步行,群往观剧,附近村民杀猪宰鸡以宴亲友,俗称“留戏饭”。山势自下而上,自低而高,观众登高观戏,视线无遮挡,人群无拥挤,故民谚有“张陵看戏,老少无欺”之说。
戏如人生,人生如戏。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戏曲爱好者日益增多,他们组成松散型的民间文艺团体,如保圣社区文艺表演队、培英沪剧团、弘音越剧团、丰仁曲艺团等,自发参加各种表演和比赛。乡下人家办喜事,如婚庆、做寿等,也会邀请他们唱堂会。他们还深入农村贫困家庭、敬老院、庙会等场所进行义演,深受群众喜爱。甪直文体中心不定期举办“文化惠民”民乐戏曲专场,以飨群众。
十二、卡拉OK
如果你不喜欢舞厅的嘈杂环境,又喜欢唱歌,怎么治?那就卡拉OK吧!只要家里有电视机、VCD放映机,外接一个话筒,就能跟随画面和乐曲,想唱就唱,唱翻天也没人管你。夜晚的甪直街头,有的店家在门口放着电视机和功放机,只要花两元钱,就可以随便点歌一首。唱得好的,赢得围观者一阵喝彩;唱得一般的,就当是自娱自乐。有表现欲的,有唱歌瘾的,丢下几十元,直唱到兴尽而归。当然,也要把“高歌一曲”的机会让给他人,当“麦霸”会没朋友的。
从九十年代到新世纪初,卡拉OK在甪直很流行。不管是自家置办卡拉OK设备,还是在街头献歌一曲,或者去音响设备更高档的卡拉OK厅、练歌房去飚歌,尽可如你所愿,圆了你的“歌手梦”。2005年4月,甪直镇举办“魅力青春”卡拉 OK 大奖赛,吸引了数百位民间歌手登台亮相,展现自我,燃放激情。须知,卡拉OK的真谛,不是为了鲜花和掌声,而是“我歌唱,我快乐”。现在镇上有自助的网络K歌房,像录音棚那样可以录歌。不管唱得如何,有钱难买好心情,这便够了。
十三、旅游节
1998年10月24日,甪直镇成功举办第一届甪直水乡服饰文化旅游节,吸引了数以万计的观众,尽情欣赏水乡丽人的精彩表演。
甪直水乡妇女服饰,以梳髻髻头、扎包头巾、穿拼接衫、束裾裙、着绣花鞋为特色,保留了数千年前稻作经济时期原汁原味 的水乡风情,既清纯又亮丽。甪直,因此被戏称为“苏州的少数民族”。2000年7月,甪直水乡妇女服饰作为唯一的汉民族服饰代表,参加了昆明首届中国民族服装服饰博览会,荣获最佳设计奖、最佳表演奖、优秀展品奖和优秀组织奖。
甪直水乡服饰文化旅游节,将具有浓郁江南鱼米之乡风情的甪直水乡妇女服饰,与具有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甪直古镇相结合,为甪直的文化旅游事业,增光添彩。甪直镇从1998年—2008年,先后举办了八届甪直水乡服饰文化旅游节,完美诠释了甪直的古韵今风。著名主持人曹可凡、朱军、董卿等,曾莅临甪直,担任旅游节的嘉宾主持。旅游节既是向外界推广甪直,也是甪直人的盛大节日,笑迎天下客。
十四、上网
九十年代末,电脑开始走入百姓家庭。当时,一台电脑要上万块,功能也很简单。上网,无非是浏览新闻、发电子邮件、网络聊天、玩棋牌游戏、在论坛发帖。当时家庭上网,用的是调制解调器,传输速度只有56K,有时打开一张图片要等半天,上网费用却很贵,每小时要8元钱。
新世纪初,玩网络游戏的人开始多起来,在网上免费看电影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家庭电脑网速慢,无法满足用户需求,城乡各处的网吧也就应运而生。网吧的网速快,收费每小时2元,包夜只需8元。甪直镇大量的外来工,下班后有了消磨时间的好去处。打游戏的,看片的,聊天的,网吧里人满为患,一些未成年人也沉迷其中,荒废了学业。
时至今日,家家有了电脑,网速也有了很大提高,街头的网吧已越来越少。甪直文体中心参与联合执法,取缔了一些无证经营的黑网吧。随着手机和无线上网的普及,上网的功能已触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购物,可以交水电费,可以办理金融业务,可以视频,可以处理工作,可以微信交流……真可谓“足不出户,应有尽有”。上网,逐渐成为我们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之一。你离开爹妈一年半载都没问题,然而,断网三天,你可能就坐卧不安了。
十五、打连厢
甪直连厢,缘于一千多年前,人们在劳作间歇用竹棒、树枝拍打身上的灰尘,舒筋活血衍变而来。2016年,甪直连厢入选江苏省“非遗”代表作名录。
甪直连厢的特色,是将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的甪直水乡妇女服饰,巧妙地与甪直连厢结合起来,两者珠联璧合,相得益彰。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甪直连厢逐渐演变成既能健身又能表演的特色文艺项目。甪直连厢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每个村都组建了连厢队,中学、小学也有连厢表演队,甪直连厢有了薪火相传的接班人。
甪直连厢《甪直水乡行》,曾获第八届江苏省“五星工程奖”金奖。连厢舞《水乡仙子》《甪直连厢情》等,多次参加展演活动,观众赞不绝口。甪直连厢曾八次登上中央电视台,为提高甪直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作出了积极贡献。2006年10月,应中央电视台、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舞蹈家协会邀请进京,参加首届中国民族民间歌舞盛典。2007年2月,应邀进京参加CCTV—2007全国农民春节联欢晚会《九亿农民的欢笑》。2007年11月,应中央电视台邀请,参加第八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颁奖典礼。2010年5月,应中央电视台邀请,参加《第二届中国民族民间歌舞盛典》。2011年12月,赴北京参加CCTV—7录制《甪直妹子喜采鸡头米》。2014年9月,应邀参加“苏州月·中华情”中央电视台中秋节联欢晚会。2017年6月,甪直连厢登上中央电视台《群英会·苏州专场》栏目。2018年6月,甪直连厢参加南京博物院组织的“我们的节日—到南博过端午”系列活动,CCTV—13进行了采访报道。
十六、老年大学
众所周知,中国已进入老龄社会,退休以后干什么?是无所事事,还是麻将娱乐?是含饴弄孙,还是出门旅游?甪直镇政府深谋远虑,1995年就开办了甪直镇老年大学,为老年人搭建了一处更新知识的课堂、健身养心的场所、开心娱乐的园地、广交朋友的平台。
甪直镇老年大学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陆续开办了摄影、二胡、葫芦丝、书法、戏曲、声乐、舞蹈等学习班,请专业老师前来任教,让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避免空虚寂寞。老年大学还不定期举办“百科大讲堂”,内容涉及健康养生、金融安全、本土历史文化等方面,真正想老年人所想,使他们拥有健康快乐的晚年生活。
2017年,甪直镇老年大学举办“迎新年联欢会”,大家热情高涨,有表演独唱、舞蹈、戏曲片段、民乐演奏等,促进了学员间的交流和友谊。2018年,吴中区老干部局组织的“变化—我与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及书画作品征稿活动中,甪直镇的刘惟亚、朱祖达、嵇益民的征文获得了一等奖,顾梅仙、袁沛、袁其德的征文获得了二等奖,顾元春、胡家桢的征文获得了三等奖,顾金木、袁其德的书法作品获得了优秀奖。甪直镇老年大学,是老年人的家。老年人的生活,也可以充满乐趣。
十七、青歌赛
岁月如歌,青春如诗。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甪直镇的精神文明建设,繁荣我镇文化事业,发掘歌唱人才,激发青年活力,甪直镇于2016年和2018年,成功举办了“青春不留白,有才就要秀”和“唱响新时代,青春放光华”两届青年歌手大赛,以歌唱的形式,抒发爱国、爱家之情,激扬甪直青年投身家乡建设的才华与活力。
甪直青歌赛,是甪直的“星光大道”,是甪直青年热切关注的大事。凡在甪直生活或工作,年龄在16周岁—40周岁之间的公民均可参加;个人演唱和组合演唱均可;美声、民族、通俗唱法均可。参赛选手演唱的《时间都去哪儿了》《水手》《大海》《我的未来不是梦》《飞得更高》《乌苏里船歌》《曙色》《天路》等歌曲,激情满怀,催人奋进。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幸福是靠奋斗出来的!”我们的青春不是用来挥霍的,而是用来拼搏的。甪直青歌赛,就是为甪直青年呐喊与加油,为推动甪直群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波助澜。
十八、夜游
甪直镇坚持“三区并举”(古镇区、新镇区、澄湖农业园区)和“三旅融合”(文旅融合、商旅融合、农旅融合)的绿色发展道路,古镇区紧扣“文旅融合,彰显特色”的发展理念,重点打造以休闲旅游为主的历史文化街区,满足游客追求“慢生活”的精神需求。
白天不懂夜的黑。夜晚的甪直是恬静的,是柔情似水的,一改白天的喧嚣,展露出卸妆后的自然之美。2018年7月起,甪直文体中心和甪直旅游公司,精心打造夜游路线,先行在古镇二期(和丰桥东,东市上、下塘街)进行景区优化,全面提升甪直古镇的文化气息和夜间环境品质,每周五、周六晚七点半到八点,安排古筝、连厢、舞蹈、宣卷、山歌等文艺表演项目,游客可乘坐游船“夜游古镇”,体验甪直之夜的独特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