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天:章剑华的《心田笔耕》
2015-10-19 22:34:03 来源: 人气:2763
来源:《中国文化报》
在我的印象中,章剑华是江苏省文化厅厅长,一位政府的行政管员,但他还是一位作家、书法家。他在新出版的散文集《心田笔耕》自序中告白:“现在手上写的,完全是自己内心世界的意向,怎么想就怎么写,不需要任何资料,不讲逻辑、章法,没有修饰、文采,就象你我坐在一起,一人一杯茶,闲谈。”平淡的话语中包含着深刻的意味是这个集子突出的特点。这与散文的特质相契合。也是《心田笔耕》之所以吸引人,其根由首先在此。
《心田笔耕》共分为七辑,包容了作者生活的所有方面,写得真实、写得让人感到亲切,犹如与自己拉家常,自在又自由,是鲜活人生的实录。这在第一辑《人生体验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这些篇章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把两件原本相反的事物或语汇放在一起,在比较中加以鉴别,在其间透露出深刻的哲理性来。《鸡头与凤尾》、《做人与做事》、《运气与肯苦》、《对上与对下》、《敬人与敬已》、《防人与害人》、《利已与利他》、《明白与糊涂》、《苦恼与欢乐》、《工作与娱乐》、《不能不能,不能太能》等无不如此。二是在其间道出“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的真知灼见来,譬如“鸡头”与“凤尾”,俗称“宁做鸡头,不做凤尾”,但作者却鞭辟入理地告诉人们:“凤尾”同样重要,并提醒大家:“人人去当‘鸡头’,凤无尾巴怎么行?”“‘凤尾’总比‘鸡尾’好嘛!”,《做人与做事》也是如此,时下大家都注重做人,这固然好,但一些人把主要精力都放到了“做人”,搞关系上,不注重做事,其结果也不会妙,文章得出结论:“多用精力埋头做事,少花心思琢磨做人”。特别是《防人害已》,针对“害 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古训,别具慧眼地指出:“前半句肯定没有问题,但对后半句就不能看得过重,否则,在与人相处和交往中,就会处处设防,甚至患上‘疑心病’,整天疑人疑鬼,失去了对人的信任感、真诚感。”说得多好啊,当笔者读着这样的篇章时,内心受到极大的震动,自己内心的片面性也为之一扫。
这本集子更为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作者在这些看似对立的问题上并没走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老路,而是使它们和谐地统一起来。这在人们的思维习性中,往往会用“非此即彼”的模式来看问题,把原来十分复杂,本来就具有千丝万缕联系的东西人为地割立开来、对立起来,使人们的认识通向了片面性。而这本集子避免了这一毛病:一是在纠正习惯的偏向时,首先看到了习惯说法的合理性,然后再强调被习惯忽视了的另一面的重要性,这就显得较全面、合理;二是着力提出看似对立其实是相辅相成的二者之间的统一性,这就与辩证法相符合,而避免了形而上学。这样的篇章俯拾即行。如在《工作与娱乐》中,作者建议:“为了更好地工作,去潇洒地娱乐吧!为了更潇酒地娱乐,去拼命地工作吧!”说得真是太妙了。这些篇章,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都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表面看来,由于散文的体裁特性,似乎什么人都能写,什么话都能写,但其实并不然,关键要看有内在的意蕴,这是区分散文成功与否、高下之别的标尺。散文要写出内在的意蕴,关键在于创作主体品位的高下,因为说到底,散文魅力其实是一种人格魅力的直呈,主体的境界决定着文章的境界,笔者与作者素味平生,但文如其人,透过这一本散文集,笔者似乎看到了一个真诚、坦荡、睿智,富有哲理性的心灵在跳荡,由这本集子可见,这位作者是一个诚实可信的人,是一个爱思考、勤探索的人,是一个有真知灼见的人,是一个勤勤恳恳、一丝不苟的人。刘勰在《文心雕龙·知章》中说得好“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本集子的作者正是一位哲理性很强的人,其特点珍贵之处在于,作者的主要工作是行政事务,却还有“闲暇”,还有如许诗情画意,实在让人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