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29日,江苏省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在南京举行长篇散文《寻意古南街》分享会。这部作品由中国作协会员、第七届江苏省紫金山文学奖获奖者韩丽晴创作,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寻意古南街》因立意传统文化、关注社会现实、抒写一条江南古街在新时代的生命力,入选省作协第十四批“重点扶持文学创作与评论工程”项目。
分享会由省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省作协散文委员会主任、《钟山》主编贾梦玮主持,储福金、姜琍敏、周旭、张永祎、张光芒、刘永昶、张宗刚、贾梦雨、杨建平及作者韩丽晴参加。分享会气氛融洽而热烈,大家敞开心扉,认真分享了这部近20万字、富有人文色彩和现实观照的长篇散文。
省作协原副主席储福金说,自己和韩丽晴同是第七届紫金文学奖的获奖者。“三十年前,我与韩丽晴就相识了,她的品格,她的为人处世,同道中人无不称赞”。储福金认为韩丽晴的作品和她本人一样,安静、优美,充盈着诗意,“这次她用心书写的是我家乡的紫砂艺人,而且大多是默默无闻的普通艺人。对宜兴紫砂大师我基本上是熟悉的,但对书中的主人公,我一点也不了解,他们太普通平凡了。正是这些普普通通的工匠和紫砂大师一道,支撑起宜兴的紫砂文化。韩丽晴集中采写他们,让他们走向文学舞台,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一群体,这是很有社会意义的善举,体现了作家宝贵的社会责任和担当。”
《雨花》杂志原主编姜琍敏说,长篇散文《寻意古南街》充分体现了一名作家本该具有的文学自觉,不断追求独到的发现。本书的笔触看似写壶、写街、写花鸟虫鱼,实质乃是写自己、写人文,写出自身的姿态、立场和情怀。这部新作对人生和社会具有深刻的理解,对底层平民真诚、由衷的怜爱与尊敬,坚守了中国文学关注平民的生活史、激扬世道人心的优良传统。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省文旅厅原一级巡视员周旭说,明代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认为,百姓日常生活即为道。韩丽晴这部新书即是从哲学层面对紫砂工匠家常生活的深度开掘,用文学的光圈把紫砂行业芸芸众生的生活及专业知识予以精彩的定格。周旭认为,真诚,真实,非虚构,是散文写作的灵魂。散文创作最忌虚情假意。韩丽晴这本书记述的人和事,既是文学的,更是历史的,具有历久弥新的史料价值。
中国作家协会、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张永祎评论此书语言特色鲜明,概而言之“三长一短”:长于白描,长于渲染,长于设喻,喜欢用短句。描写黄丽萍坐在自己新装修的房子里:“屋里除了尘埃在光影里轻舞,再无别的响动。机帆船在屋后的蠡湖上笃笃地响着,随着水流的哗哗声,船从远方开来,又驶向远方”。寥寥数语,形神兼备。
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张光芒直言自己很喜欢紫砂壶,喜欢喝茶,读韩丽晴这部新书,很容易读进去。《寻意古南街》把生活叙事与抒情散文结合起来,同时将艺术品静止的美与紫砂壶制作过程的动态美结合起来,为中国故事的新写法提供了范本式尝试。
南京师范大学新传院教授、博导刘永昶说,这部书就是时光的琥珀,是对紫砂壶艺人的时光雕刻,是对紫砂历史的溯源,对往事的追溯,也是对工匠精神的凝望。作者潜入紫砂工匠的生活,做一个深度的观察者和体验者。不仅仅是作者写紫砂艺人,倒过来看,艺人从容淡定的生活态度和方式,何尝不是作者的追求目标。这其实是作者自身生活态度和修行的写照。作者与艺人,生发生命的共情共鸣。
南京理工大学诗学研究中心主任、评论家张宗刚评述此书是为时光镌刻记忆。它聚焦于凡人俗事,通过严谨绵密的深扎式采访,以田野调查的方式,打造出灵性充盈的文本。作者不论写人、写壶、写街,还是花鸟虫鱼、风土人情,目之所及,皆是怜爱,心之所向,一派清朗。作者眼中的紫砂器,既是尘世间的实用器,也是文人心灵世界的情感寄托,既包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中重情重义的精神密码,也体现了艺人的创新精神。
新华日报高级记者、《传媒观察》杂志副主编贾梦雨认为,韩丽晴自然而然地把眼光落在普通人身上,这是她多年来的一种本能。书写普通人是她散文创作的主线。在跌宕变化的时空中,普通人的平凡与挣扎往往更能反映社会的本质,甚至更能体现某种文化的内涵与传承。韩丽晴采访了数十人,当我们读单篇作品时,发现这些普通人都有比较鲜明的个性,整本读下来,又感觉似乎写的就是一个人。正是这些个体,成就了一个群体,这正是韩丽晴的寻意之所在。
韩丽晴在大家发言后介绍了本书的写作起源及经过,她很感动大家所提的意见和建议,表示这是她今后走好人生和创作之路的丰厚财富,她将好好珍惜。
最后,分享会主持人贾梦玮作了总结讲话。他说,韩丽晴是江苏散文界的重要作家。她散文的成长,本质上是她本人的精神成长。一个作家的气息、格调、情怀,决定了作品的面貌和质量。保持赤子之心的人,才能写出无愧于时代和人生的好作品。人的气质决定文章的气质,什么样的人写出什么样的文章,韩丽晴正如大家所评述的那样,温婉善良,做人做事细致用心,才写出这部《寻意古南街》充满赤子之心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