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设为首页|联系我们

陈苏梅:《布谷声声》情韵悠悠

2022-02-16 10:14:53      来源:江苏散文网      人气:2319


 

  在文学的路上,我是幸运的,有几位美好如明月的师友,给我指引,给我帮助。孙尤侠老师就是其中的一位,于文学上的成就,她当之无愧是我的老师,我的榜样!于情感上我却更喜欢喊她一声“姐姐”,虽然我知道这多少有些唐突。我们真正见面的机会并不多,仅限于在宿迁散文学会的采风活动,更多的互动是隔屏笔谈。
  第一次见到端庄、清雅、大气的孙老师,我被她强大的气场吸引,这样的气场,没有距离感,而是通身散发着母性的温婉亲切,吸引着我走近她,靠近她,亲切地喊她孙姐,她笑眯眯地应声!作为宿迁散文学会笔会的重要策划者组织者,她的每一言每一行,都让与会者有居家的温暖。闭上眼,眼前是孙尤侠老师眉眼弯弯,邻家大姐亲切柔慈的笑模样。
  拿到孙老师的散文集《布谷声声》快一年了,一直有写书评的冲动,却迟迟没有落笔。一是,书中第一辑皆为散文大家写的序,其后又陆陆续续读到孙老师朋友圈发的诸多名家的书评,他们文笔之深邃老到,点评之精彩纷呈恰如其分,让我望而生畏!生怕自己的疏浅抵达不了《布谷声声》厚重的深情,以及孙老师独有的细腻文风里蕴含的开阖自如的大情怀大境界;更担心重复他者之言而贻笑大方。其二是读孙老师的《布谷声声》,如书中《椰子汁的味道》的金句所言:“童年那一小口还没有来得及品尝就咽到肚子里的椰子汁,给了我无穷的乐趣和无限的想象”。捧读《布谷声声》,就有不及品味就想一口气读完整本书的急切,似乎书中文字一直在催促自己向前赶路,前面还有“卧波长虹”,还有“数峰林立”……像老师童年未及品味就咽下的那口椰汁,有很多“无限”,需要在静静的日子里,静心咀嚼静心回味。
  再读《布谷声声》,已是辛丑岁尾,壬寅年头的寒假,没有了繁杂工作扰心,放空身心,伴着床头温馨的台灯,静心潜读《布谷声声》,如佳茗在口,任满口余香浸润心潮;触摸着孙老师柔软丰饶的内心世界,跟着她一起会心地笑,跟着她一起泪光涌动……如果此时边上有人,一定会看到我丰富多彩的表情阴晴不定的变化,如狂似傻,估计多半会吓着,一定会忍不住嘀咕:想必此人已疯!读书能入此境岂不快哉?有书能入此境,岂不幸哉?读书正是读人,“斯人若彩虹,遇到方知有”,有此美好之人在侧,聆听她的细语心声,夫复何求?
  杜荣侠老师给孙老师的书评里说,《布谷声声》是她放床头每晚必读的书目之一,心有戚戚焉。每读到精彩处,我就忍不住摸出笔,勾点圈画,写上自己涌出心底的感触,一点一滴的碎语心言,有孙师摇曳生花的文字点缀,经孙老师饱含笔端呕心深情的串联,遂结成了我可以勇敢拿出的书评。
  味与心长,味与时增。《布谷声声》这一坛陈年的佳酿,读着读着你就醉入了其中!
  《一块钱的遐想》里那颗善良的心,炽热可感:“我站在旁边看着两个人手里各自整理着一沓票子,心里为他们高兴”,每一个字都普普通通,缀成的句子也朴实无华,却又有无限的语言张力,我反复咀嚼着,并重重地标上粗粗的两道线,缀了大大的三个感叹号!放下笔,看着台灯闪耀的光芒出神,仿佛看到由内而外散发着仁爱之光的孙尤侠老师正微笑地看着我!难怪杜荣侠老师称她神仙姐姐!她走到哪里都自带光芒!如此普通的数钱场景,很多人都见过,很多人都自动忽略,孙老师能敏感地捕捉住这一细节,皆因她那颗柔软之心深蕴着推己及人的慈悲,细腻情怀里自有“情系人人”的大境界!她感同身受普通人的辛苦,她高兴着普通人小收获的大满足!勤劳能干朴实厚道,相亲相爱的粮油店主夫妇的生活,正是奔走在小康路上千万个中国普通家庭和谐生活的缩影。为此孙老师发出“看到这夫唱妇随的一幕,我的心头油然而生敬意”的感叹!男主人少收了一元钱的“不计较”,赢得孙老师满怀的“谢意、歉意”,也同样赢得了很多顾客的“谢意、歉意”,因吃亏获得生意的兴隆。孙老师由此欣喜看到“生命如歌”的岁月里,中华民族“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的美德历经百年仍不息的传承着。
  如歌的岁月,也有着“人生的艰难”,那就是《人到中年》。为此孙尤侠老师在文中发出哲思感叹:“上有年事已高的父母,下有孩子的孩子,四世同堂,既是幸福,也是尴尬的年龄,承前启后,负担最重,这才是人生最艰难的时期”。这样的艰难时刻,最怕的是自己生病!偏偏“十多年不发烧的我,黎明前突然高烧起来;头重脚轻,浑身发冷,寒从骨子里血液里往外冒……头在疼痛,肉在疼痛,所有的骨节在疼痛……”“盐水一瓶接一瓶,高烧不止,疼痛不止”。为此着急的先生要告诉孩子,孙老师却坚决制止,不让孩子知道!不忍“给他们增添负担”。理由是当年腰椎病痛住院十几天都没让孩子知道,没让害怕见穿绿色手术服医生的母亲探视;如今只是“小病一场”,“更何况,孩子还要照顾孩子,父母还需要我们照顾……”总之,作为家庭的核心支柱,“自己还算年轻,一切都还扛得住,尽量不让老人牵挂,尽可能不去麻烦孩子,能为儿女分担的时候尽力分担……我的父母、婆婆她们,八十有余,依然在操劳。由此可见,为爱付出既是心甘情愿,也是美德传承。”这就是孙老师最令人佩服的地方!浅淡的语言蕴含着厚重的情感;平常的事,写出不平常的境!极富汪曾祺老先生语言的魅力,也是我一直追寻,却总也达不到的境界!她仅寥寥数语,就写尽为人子女,为人父母的良苦用心。每一个中年人读到这里,都会唏嘘不已!为她的挚爱情深,也为自己的人生同感!对父母的孝,心细如丝,是贴心的小棉袄;对子女的爱,呵护备至,是遮风挡雨的参天大树!
  “岁月如诗”的亲情写得更加细微,夫妻情,父女、母女、母子情,姑侄情、祖孙情,处处散发着家庭的温馨,处处闪耀着至真至情的人性光辉!读着读着你就会泪眼朦胧,连笑里也闪着感动的泪花。
孙老师温良、善解人意、爱己及人的美德是有深厚“爱”的家庭土壤的。
  《母亲的“情书”》叙述了自己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给母亲读父亲的“情书”,替母亲给父亲写“情书”,一读一写,耳濡目染着在艰难岁月里父母之间的体贴关爱相濡以沫,一辈子鹣鲽情深。这样的夫妻情深在自己的身上得以继续,得以更深情地表达。《走着走着就白了头》中孙尤侠老师这样写到:“三十年前,那个大雪的日子,在冰天雪地里,我俩把自己站成了美丽童话,把彼此站成了一生的守候。”《爱情走廊》里一眼的爱情更让人动容:“他还在钓鱼。我看他时,他也远远地看我。”孙老师已经把心和灵魂融入文字,读她它的文字,如同捧着她那颗滚烫的心,于是的文字总能在笔端生出动人心魂的花朵!“你在他的目光里,他在你的深情里”,读到这儿你不禁感叹:这就是人间烟火里爱情最美的样子啊!
  《隔年陈菜》里的这道老家过大年时一定要有的菜,在艰难的日子里,每逢过年祖母必亲自动手:“祖母亲自把关,做上满满的一大盆,既要让一家人吃饱,还要保证这道菜剩余。”因为祖母说,“这叫隔年陈菜,要多做些,今儿个不能吃完,留着明年再吃,省着点吃,吃的时间越长,来年可保俺一家老小不愁吃,不愁喝,不会挨饿。”但是自己家再艰难,祖母都不忘把仅有的一包豆腐精打细算分给拮据的亲邻,“一部分豆腐腌制成豆腐干,留待来年春天招待客人派上用场,一部分送给做不起豆腐的亲邻,再放一点在饺子馅里,最后放一点到隔年陈菜中。”后来,“祖母年岁大了”隔年陈菜就交给了母亲,而“已经成了家庭主妇的我,有着放不下的隔年陈菜的情结,同时继承了母亲做菜的本领。每年我都会做一道隔年陈菜……”虽然时代的变迁,隔年陈菜用料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但是祖母关爱亲朋邻里的美德已经融进自己的血液,自己愿意把这道家传的菜和亲朋分享。隔年陈菜从祖母那里延续的年的味道,也是家风传承的味道。孙老师更从大家爱吃这道朴实无华的菜,升华到新时代的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对“简单生活”的崇尚。
  《给儿子的一封信》《女儿童年趣事》《儿子童年趣事一二三》一个母亲对儿女的“殷殷舐犊情,拳拳慈母心”跃然纸上。
  这样一位有大爱的才女,乡愁自然是她挥之不去的心结。《布谷声声》是书名,也是发表在《北京文学》、本书里情感最厚重的一篇佳作,文中对逐渐萧条终要消失的故乡的乡情乡愁,邻里的关爱之情,对父母的孝顺之心,对如今已经富裕起来的生活的感恩之情交织一起。正如中国文艺评论家,江苏省作家协会理事王清平先声赞誉的那样“如果说本书中的许多篇什以情动人的话,那么《布谷声声》就不仅以情动人,而且把目光投向深邃的历史天空,把笔触扎入广袤的祖国大地,把亲情饱蘸浓郁的家国情。放得开,收得拢。既有具象,又有抽象。既有情怀,又有哲思。着实难得。”
  《小苹果的春天》那些欢乐的氛围,特别有鲁迅先生轻松幽默时的笔调。与孙老师同为教师的缘故,我对孙老师记述工作生活的《小苹果的春天》《温暖的记忆》等文章有着别样的喜欢。对她笔下其乐融融,充满欢声笑语,情同亲人的同事之情,虽然熟悉,依旧心生向往。谁让孙尤侠老师的笔端生花呢?让你不爱不行!
  祝已经在“宿迁文坛跃然升空、熠熠闪光”的孙尤侠老师,“在文学的新高地上崭露头角”。

 

移动客户端
扫描登录手机 WAP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