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由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山东省散文学会、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散文研究中心承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红色散文学术研讨会在济南举行。来自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鲁东大学、济南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和山东省散文学会的作家等40余人参加会议。
中国散文学会会长叶梅发来贺信表示,百年以来,中国红色散文佳作迭出,连绵不断,一代代中国作家通过饱含深情的文字讲述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描绘几代共产党人恪守信念、不忘初心,本色不渝、信仰如磐的优秀品格;记录中国共产党守正创新、与时俱进、勇于担当,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光辉业绩,创造了无数精品力作。百年红色散文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有待不断开掘和传承的优秀文化,祝愿此次在齐鲁大地这片红色热土上举行的学术研讨取得富有价值的系列成果。
中国作家协会办公厅主任李一鸣发来贺信中提出,百年红色散文学术理论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重要的工作,希望通过本次会议,集聚各方力量,广大创作者与研究者通力合作,从具体作品出发,结合时代背景,坚持文本过程和形态的统一、历史与逻辑的统一、理论与创作的统一、个案与整体的统一、科学与审美的统一等原则与方法,全面的进行整体性研究,个案性发现,挖掘深层次的内涵与价值,早日构建和努力形成中国现当代红色散文的研究体系,推出更多的理论学术成果,书写红色散文的新时代经典与高度。
会议分两个阶段,分别由山东省作协副主席、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孙书文和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顾广梅主持。山东省散文学会会长丁建元致欢迎词,他介绍了会议的初衷,红色是新中国的颜色,是阳光的颜色,也是民族的颜色,在庆祝建党百年华诞之际举办百年红色散文学术研讨会,是一次重温经典、致敬经典的主题性学术活动,也是加强散文创作,强调思想性、文学性、经典性引领的一次学术对话。红色散文不是狭隘的概念,有着广阔的创作研究空间,需要理论建设和学术支撑。
山东大学教授谭好哲、山东师范大学教授李掖平、鲁东大学副教授贾小瑞、《大众日报》高级编辑逄春阶、中国石化作协副主席周蓬桦分别做会议第一阶段的主题发言,围绕百年红色散文的发展轨迹,继承创新和书写经验等议题进行了多角度、宽视野的学术研讨。与会作家、学者认为,红色文学是党的历史与现当代文学创作之间密切互动形成的,红色散文是经典红色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百年的发展变化中,一大批优秀的作家为红色散文的创作注入了思想、风骨、情怀,这些作品带着信仰的力量,饱含着文学的真与实,也蕴含着诗性。红色是一种温度的表征,红色是血液的颜色,体现了我们永远跟党走,经历磨砺、锻炼,坚守信仰和初心的使命担当。好的红色散文作品,一定具有大的格局,大的情怀,是经过作者精妙构思,有着独特角度的力作,在这些作品中,饱含着革命岁月历史沉淀的优秀文化基因。研究百年红色散文的发展轨迹,要有责任意识,要回到散文本体性上来。“红色”不是泛化的概念,红色散文研究不能削弱独特的文学品质,要关注价值取向,思想性,要善于发现红色散文的当代叙事方式。还谈到当下的红色散文创作,有着丰厚的土壤,呼唤更多有味道、有温度,语言鲜活,能够走心的佳作。
在第二阶段的交流发言和对话环节,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王景科教授围绕红色散文的选材问题,济南大学文学院刘传霞教授围绕十七年时期女性文学中的红色散文的类型与特征,山东大学文学院丛新强教授围绕怎样处理当代读者与散文创作的关系,山东大学文学院副院长马兵教授围绕文化自信与百年红色散文,提出红色散文的三个平衡问题,山东大学文学院史建国教授围绕红色散文作品如何追求经典性品质,济南大学文学院刘新锁教授围绕红色散文的主题性表述与当下创作的多元连接,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赵月斌教授围绕寻找红色散文的根和温度,以期追求卓越的文学性,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祁春风副教授围绕红色散文的具体艺术表现和思想性传达,《联合日报》专题部主任、作家王川围绕如何服务主流意识形态,《大众日报》丰收副刊主编、作家刘君围绕红色散文的写作与传播,山东省散文学会副会长李登建提交了题为“当代红色散文创作中的精品意识”的书面发言。学者们与作家们现场碰撞交流对话,进行了深入的学术探讨和热烈对话。最后,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杨守森教授作了学术性总结。
本次会议列入2021年度山东省社科联社会组织学术月系列活动,得到了山东省社科联、山东省作家协会的支持。也是山东省散文学会和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散文研究中心年度重点学术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