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设为首页|联系我们

范小青:长篇小说《蒲公英》序

2021/8/6 9:49:36      来源:2020年5月25日 《连云港日报》      人气:1402

很多年前就知道蒯天,也见过蒯天,虽然次数不算太多,但是有十分的印象,也许对他这个人的其他方面了解并不多,但知道他是个认真的热情的写作者。我认识他的时候,他已经创作出不少的文学作品了,有小说、报告文学、剧本等等,而且他好像也蛮热衷于文学活动,是一个对文学有着发自内心的真正热爱的人——这就够了。

 

我想,一个同行对另一个同行的了解,这就够了。

在后来的许多年中,蒯天的名字似乎渐渐听得少了。和许多早年认得的写作的朋友一样,后来各人有各人的人生道路,各人有各人的生活轨迹,各人有各人的追求爱好。当然,对于蒯天,这许多年中,虽然鲜有往来,但多少还是有所耳闻,大致知道,他好像改行搞教育了,先是创建了蒲公英艺术培训教育机构,立志于培训教育事业,后来又在杭州、宿迁两所大学——一所杭州江南专修学院、一所宿迁泽达职业技术学院,任两院的副院长,不仅如此,他还曾经被评为“全国优秀校长”“中国艺术培训行业十大领军人物”等等,似乎在教育界干得风声水起,声名鹊起,听到这些信息的时候,我曾经想过,哦,难道他弃文从教了?也好。

 

 

图片

 

 

一晃又是许多年过去了,蒯天再一次出现在我的眼前。他告诉我,他正在筹备成立江苏省散文学会。我这才知道,这些年来,他是教育文学两手抓,两手都蛮硬,先后获得过全国冰心散文奖、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三次荣获中国戏剧文学奖,文汇报报告文学奖。

后来很快江苏省散文学会就成立了,在省内省外都有了影响,又过了一两年,蒯天跟我说,他有个长篇小说,想请我看看,写点东西。我实在是比较忙,想推托,我说我会拖时间的,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写好,他说他不怕拖,什么时候都可以,这样我就没有再推辞的说词了。

他果然给我发来了他长篇小说《蒲公英》,近二十万字,在文章的最后,我看到这样一行字“一稿2000年10月,二稿2016年10月”,说实在话,这确实让我有点吃惊,内心有点震动,一部作品,可以放这么长的时间?

整整十六个年头。

如果没有对于文学的始终不改的追求和痴迷,恐怕早就丢开了,放弃了。

但是蒯天没有放弃,重新修改后又拿了出来,文学,始终沉淀在他的心底深处,文学,始终与他相随相伴。

我虽然杂事多,但也愿意读一读这部带有传奇性的、经过了十六年的考验、又重出江湖的长篇手稿。

《蒲公英》的内容,从反右写到文革,又到改革开放后,这是一部沉重的历史回望之作,是一部严肃的人性拷问之作,是一部具有画面感的作品,是一部能够细细咀嚼的作品。

小说一开始,就让我们看到50年代乡村物质的荒野和精神的枷锁,往事并不如烟,而是活生生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将昨天的故事真实而又形象地逼近了今天的我们,搅动人心,触动情感,不忘过去的岁月,才能感受今天的日子,我想,是这部作品给我的第一个印象。

艰难岁月中的人性的温暖和光芒,始终没有泯灭,正因为如此,刘文新的所有挣扎、抗争都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在漫长的无边无际的人生逃难路上,无论是陌生的农家女子,还是普通的僧人,甚至是缅甸的老汉,都向他伸出援手,让他有可能渡过一个又一个的难关,这也是他最后回国想要表达的,大时代中的小人物对于历史和个人的命运的作用。

这部小说的人物塑造,既有生动的个体形象,又有成功的人物群像,除了刘文新的坎坷而永不言弃的一生,徐春莉,毕必胜,袁玉佩等等,都是栩栩如生的;同时,人物之间关系紧密,纠结有序,这往往是小说中较难排布好的,但是在这部小说中,安排得合情合理,没有生硬之感。

从阅读的角度来说,这部小说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有耐心有韵味的叙述,能够让人安静地读下去,而且,越读,心境越安宁,目光越平静,这在当下的快节奏社会,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也许,这是因为小说的基础打在十六年前,那时候,一切毕竟还不像现在这样快?

《蒲公英》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小说,希望读者也喜欢。 

移动客户端
扫描登录手机 WAP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