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去世十年了,他曾居住的那三间老房子还静静地处在故乡的村子里。父亲生前喜爱的撒网,也一直静静地挂在老房子门后的墙上。
端午节前一天,二姐给我包好了我喜欢的故乡龙王河芦苇叶粽子,让我回去拿,我便回了一趟故乡。顺便看见大哥在织网,是把父亲遗留下来的那网进行重新改造,尽管渔网是全新的,但是父亲生前渔网的那16个铜网脚,还透着鲜明的光泽,仍然觉得特别熟悉。哥特别欣喜又带着几分神秘的告诉我:龙王河水恢复清澈了,又有鱼了,今年汛期上游水库再泄洪,将是捕鱼的好机会,还请我一定回来看看捕鱼的场面,再尝尝龙王河鱼的味道。
龙王河,是故乡--金山的母亲河。《赣榆志》记载:龙王河主流源于山东莒南县五莲山南麓,称络车河,全长75公里。在山东流经莒南、临港两个县区,总长有46.7公里,至金山镇的石埠与小河埃两村间入赣榆县境,在海头镇梁东沙村东入海。龙王河在江苏近27.5公里全在赣榆县内,而有25公里在金山镇的土地上。龙王河蜿蜒廻曲,流淌两省三县区,在赣榆的金山拐了大弯,直接南下东流入海。
这么一条蜿蜒奔腾的大河,恰恰又在这里拐出这么一处美丽的河湾,也正是这个湾,留下大片的河滩,造就了数十万亩肥沃良田。我的故乡前石堰就是这个拐弯处的村子,村子后面是河,村子东面也是河。龙王河与每位村民的生命紧紧相联系,河水和岁月一起流淌着乡亲们祖祖辈辈生产、生活许许多多难以忘怀的故事。
上个世纪60年代,省县两级共同出资在村子东头龙王河面上修建了一座桥。所谓桥,靠东一小半深水区是高桥,桥下是6道自动闸门18片闸板,靠西一大半浅水区是漫水桥。当河水大,漫水桥漫水几乎不能行人时,东面自动闸门便会自动打开泄洪。桥闸上面自然形成一大片相对水面,平时水满河宽,水清鱼多,水深处有5米多深。因为龙王河,村子里不少男人也都会撒网打鱼。农闲时候,到河里撒上几网都会满意收获而回,鲤鱼,鲫鱼,翘头鲢子鱼,都是龙王河的最新鲜。河里沙中生长的绿色蛤蜊也是一道美味。这种绿色蛤蜊,指头般大,随手摸,不多会就能摸上小半盆,回到家里稍微冲洗,往开水锅里一倒,顷刻蛤蜊都张开嘴,肉是乳白色的,汤也是乳白色。肉炒辣椒、韭菜,汤下面条,一张煎饼,就是一顿美妙的午餐。特别是夏天汛期大水,上游水库泄洪,鱼儿特别多,又是农闲时间,有时满河都是人,各种网具齐聚不说,没有网具的村民发明了帘子捕鱼法。他们用高粱杆玉米秸编结成一二十米长宽的帘子,一些人围着四周,推拉着帘子在河里一边走,一边用棍子拍打水面,高声喊着口号,受惊的鱼都会跳起来,直落到帘子上,成为了战利品。还有的人直接拿着铁杈、棍子,甚至赤手空拳浑水摸鱼,都有不同的斩获,那场面甭提有多精彩多热闹。村上少年儿童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逮到鱼,或用母亲缝衣服的针,在煤油灯上烧烧打个弯就是简易钓鱼钩,挖几条蚯蚓或带上几只小青蛙做鱼饵,就可以到河边,桥下钓到鱼。最简单的是把割草的筐子,在筐子底放几小块煎饼,直接把筐放到河里,过一会,尽快提起来,也会有鱼虾、河鳗。其实,那时候,网具还真是很少,再早也没有化纤尼龙绳子,网都是棉花纺线,编织成网,加之生活相对困难,能有一副撒网,那是村里爷们的一种身份和奢侈。
父亲喜欢撒网,我打记事时,家里就有渔网。父亲一边劳作一边忙里偷闲撒几网,时常会逮些鱼回来,改善生活。闲暇时,父亲会在院子的梨树下,整理撒网,用缠满线的梭子修补网眼,或把锡铁铜的网脚扎牢。任何时候,只要到河里打鱼,那网都是完美的。我见过父亲一边织网,母亲在一边捻线的场面,也成为我对父母最温馨的记忆。
我在家里是兄弟姐妹中的老小,儿时常会跟着父亲一起去撒网捕鱼,负责把网里的鱼捡到鱼篓里。久而久之,对撒网的要领也熟悉了,只是我还小,父亲不让我上手动他的网。等到我上高中的时候,有时候乘父亲不在家,背起撒网就到沟边河岸,撒上几网,随着力气的增大,网撒得会越远,撒出的网口也会越圆。尽管如此,我一般不去动父亲的撒网,因为我知道那是父亲的心爱,我也知道只要撒网到沟河,或石头或树桩,不懂门道,生拉硬拽都会伤害网。我后来大学毕业远离家乡在外地工作,也就没有撒网的时间和机会。我每次回去,都会看到父亲把整理干干净净的网挂在墙上,或用手摩挲着,或用眼睛远远欣赏着,几分高兴都写在脸上,足见他对网有多么的喜欢。父亲年龄大了还喜欢撒网,不过是偶尔为之,是一种兴趣,虽力不从心,但是也还有收获。有次,我回去看望他,执意让我陪他喝几杯,品尝他捕来的鱼。我们爷儿俩边喝边唠起家乡的龙王河,父亲很是担心地说到,河水一年不如一年,这样下去,用不了多长时间,河水会臭了,鱼也没有了。那次,是我看到父亲谈龙王河最伤心的表情,我十分清楚清澈的龙王河在他们这一代人生命中的极端重要,那个场面迄今还深深刻在我的心里。
到父亲晚年,龙王河污染已经很严重。上游数多化工企业跨省越县,直接顺流而下,本地也有一些企业乱排乱放,河水日渐发黑发臭,河流有时成为一条乌龙。让历史上依河而居,一年四季生产生活围绕龙王河的村民,开始失望也渐渐地开始躲避河,疏远河。
母亲去世后的那个春节,我们全家回老家陪父亲过年,那时候90多岁的父亲腿脚已经不方便了,我给他带来一辆老人用的三轮车,他非常高兴。我让儿子女儿推着爷爷,我们大家一起陪老人家出去走走,父亲很高兴地答应,要求就到村后的龙王河岸看看。那天,当他看到河北岸那千亩竹林,看到河上又新建了一座新高架桥,看到河上的冰,河边雪中的芦苇,看得很认真,也很凝重。我能理解,这条河,在他的生命生活中,镌刻着多少艰辛的沧桑,流淌过多少美好的记忆。那也是他生命中最后一次看龙王河。
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不过是一瞬间。但是,在一个地方,在一个具体的时间段,它又是那么漫长。终于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这些年来,龙王河上下游通力协作抓环保,以壮士断腕的魄力,以零容忍的标准,远以跨地域的整体整治沿河的化工污染源,近以农村污水管网的构建,实行雨污分流,龙王河逐渐得到治理,水质也逐渐变好。也就十年光景,龙王河逐步恢复了自然生态的元气,现在河水逐渐清澈,鱼虾也不断增多,河悄悄发生着喜人的变化。也许村民现在很少亲近河水,对于龙王河的这些变化,大家有感觉,但是还是缺少直观和接近。还是去年秋上,村上两个村民偶尔在村东河里撒网,没有想到,每人半个下午就捕到百把斤鱼,卖了几百块钱。这个消息,瞬间传开,立马聚集了人们对龙王河的目光,唤起了人们对龙王河的希望。村民到河岸看风景的多了,不少老撒网的也着手重新收拾渔具了。但是,镇村对河流保护都有着严格的乡规民约,不得用小眼网捕小鱼,更不得用电鱼破坏鱼资源,不得在河边堆放垃圾和粪肥,河岸不准建畜禽养殖场,河水和河岸都得到爱护守护。
端午节回来,心里一直惦记故乡的龙王河。尽管这几年多次路过龙王河,也隐约听说到龙王河水的变化,但是没有近距离仔细看看,心里还是没有底,还是不敢相信,于是便产生了回去亲眼看看的念头。正值当伏天,我冒着炎热驱车直接到故乡村子东头龙王河边。原来的漫水桥,已经成为村民亲近河水的平台,恰好漫水桥上正漫水,桥上有不少人,有的怀抱着孩子,似乎都出来看新鲜。我走在桥上,水刚好淹没脚腕,看到河水确实清澈,捧在手里,闻闻也是清新的味道。走着走着,似乎又看到儿时龙王河汛期的模样,找到了那时在漫水桥水上戏耍的感觉,心里十分畅快和愉悦。登上桥头,看见桥头两边过去散乱的房子,养猪场都没有了,桥头南北两侧几里河岸都是绿植,地上绿荫如毯,小道曲回幽静组成美丽景观,成为村民休闲、健康养生地,龙王河重新焕发生机,清澈如许又回到村民生活的美好里。
在新的金山大桥上,我伫立了好长时间,默默地望着河水哗啦啦地流淌着,清清河水养育着肥美的鱼儿,也奔腾着父老乡亲新的希望。如今的龙王河,河畅、水清一如既往;岸绿、景美又是别样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