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时代,空间的迁移和文化的多变成为常态,身处离散境遇的移民作家大量涌现。他们创作的离散文学作品,因其迥然不同的个性特征引发了读者和文学批评界的关注。离散文学创作已成为世界性的文学现象。
聚焦各种流散表征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郭英剑认为,离散人群出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远离国土,但只要“家园”仍以某种有意义的形式存在于他们心中,他们就会抱有一种回归故土的希望。离散文学的研究对象就是那些远离故土的作家的作品。离散是自古至今特别是全球化时代以来,一些人群的一种生活状态。先有这种生活状态,才有了随之而起的文学书写,进而发展成为离散文学。在全球化时代,很多人都会有这种被称为离散的状态。很多作家站在离散的角度去看待世界与社会、人类与个体,从而使得他们的文学显示出与众不同的气质。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王卓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全球化的语境中,离散这个词被赋予了动态的、生产性的文化含义,成为很多具有跨国、跨文化生活经历的作家探寻身份和家园等主题的独特书写方式。离散文学通常指在国家和文化间有跨界生存经历的作家所创作的文学作品,比如美国犹太作家、华裔作家、非裔作家创作的关注跨国、跨文化体验的作品,都是比较典型的离散文学。离散文学通常聚焦于身份焦虑、种族歧视、家园寻求、文化杂糅和边缘化体验等各种流散表征,呈现出一种离开故土的身份认同情绪。
凸显跨文化语境
离散文学的凸显和兴盛,源于人在全球化时代的跨文化发展。在郭英剑看来,离散文学书写了全球化时代跨文化背景下的种种问题,如生存与写作、孤独与乡愁、个体与集体、回归与抵达等,而所有这些问题都会涉及作家的“位置”问题,或者说作家的自我定位与被定位问题。移民作家要面临一些写作的最根本问题,那就是“为谁写作”“以什么身份写作”和“站在哪些人的立场上写作”。这些不仅是作家的问题,也是全球化时代众多移民进入跨文化语境中所遇到的现实生活难题。
王卓表示,在日益全球化的世界中,越来越多的离散作家或主动或被动地融入全球化浪潮之中,并开始关注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困境和问题。全球化之所以成为不少作家的创作动力,与这一概念高度概括了现代社会和现代人独特的生活状态密不可分。人们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全球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对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等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海外华裔作家是离散文学的重要创作群体。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洪治纲以海外华文文学为例谈到,随着全球经济和社会交流的加剧,移民生活必将成为海外中国人的生存常态,书写移民生活也必将成为海外中国文学表达的重要内容,这有效体现了中国人在全球化时代丰富多元的生活履历和生存形态。从比较文学的角度来说,它为比较文学提供了新视野。特别是它的文化混杂性,及其所包含的身份认同问题,拓宽了比较文学的文化研究空间。
浙江大学海外华人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金进表示,就全球华人离散文学来讲,有三方面问题值得关注。一是华人作家的漂泊经历及其形成的跨国文化经验。二是离散书写的创作实绩中所呈现出来的关于不同文化整合、中西历史联结、文学主题衍化以及跨界比较的问题。三是华人作家的身份、特质与国族认同的问题。
拓展研究视野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离散文学的书写发生了深刻变化,离散文学研究也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王卓认为,在全球化语境中,离散文学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也由此产生了诸多更有挑战性的研究问题。比如离散文学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书写、跨学科视域下的离散文学、离散文学中的文化旅行、离散文学中的双语写作等都是很有价值的问题。
在郭英剑看来,作为一种较为独特的文学形式,离散文学的文学表达与写作内容有其自身特征。离散文学研究始终围绕着诸如“根基”“语言”“家国”和“想象”等主题。然而,离散文学不应该只限于探讨其本身才有的问题与命题,也可以书写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学命题。就此而言,离散文学在未来可能会成为一种观察世界的独特视角,呈现出一个群体认识世界的不同视角和文学表达方式。因此,未来的离散文学研究,也应该更加关注离散作家是以怎样的独特方式去观察与表现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