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设为首页|联系我们

李朝全:记录疫情中的爱、温暖、希望和力量

2020-04-08 11:19:21      来源:文艺报 | 黄尚恩      人气:1427
 
  近期,中国作协组织由李朝全、李春雷、纪红建、普玄、曾散组成的作家小分队,深入武汉抗疫一线进行采访创作。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作家们马不停蹄地开展采访,创作并发表了多篇反映感人抗疫故事的报告文学作品。3月31日,中国作协赴武汉采访小分队都已平安返回。4月2日,记者采访了中国作协创研部副主任、作家李朝全。
 
​  记 者:对于此次采访活动,中国作协是如何进行召集和安排的?您个人在决定参与采访时,内心是怎么考虑的?
 
​  李朝全:疫情面前,文学不能缺席。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广大作家纷纷拿起手中的笔,书写抗疫故事,记录人间大爱。中国作协创研部与人民日报社文艺部合作,组织邀请知名作家采访创作,在《人民日报》大地副刊开设“抗疫一线的故事”专栏。与此同时,中国作协党组也在寻找适当的时机,希望能及时派出一支作家小分队,深入到武汉抗疫一线进行采访。2月24日,中国作协党组和中央指导组宣传组、湖北省作协联系,探讨派作家前往武汉采访的可能性。对方回复,非常欢迎作家前来采访,前线有太多感人的故事。于是,中国作协党组立即确定作家名单,5人小分队很快就组建完成,并决定由我来负责后勤保障,协调联络和采访工作。至于我个人,参与这次采访工作,自然是责无旁贷的。出发前,作协办公厅和服务中心找来了一些防护用品,让我带上。大家都很关心作家们的安全。
 
  记 者:在去武汉之前,您有什么样的采访、创作设想?这些设想最终进行得如何?
 
  李朝全:在疫情发生后,我每天都在密切关注疫情的发展,对于疫情中表现突出的那些人物、许多感人的故事也都有所了解。因此,对于采访,心里有一些基本的思路。到了武汉,中央指导组宣传组在和我们交流时提出,有一些重点的人和事可以去采写。譬如,他们希望我们好好采写一下武汉同济医院的救治工作;还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张继先,以及众多医务工作者、人民警察、社区工作者等;另外,方舱医院是中国救灾医学史上的创举和奇迹,也值得好好书写。最后,每位作家都选定了自己的选题。我主要采写同济医院的情况。在实际采访过程中,大家发现了越来越多的令人感动的普通人的故事。我们都把这些故事及时地写成报告文学在报纸上发表。因此,我们实际的采访和创作,超出了最初的设想,也收集了非常多的创作素材。
 
  记 者:在采访过程中,哪些人和事是令您感触最深的?
 
  李朝全:在采访中,感触最深的,首先是武汉老百姓在这场疫情中的经历和遭遇。他们遭受了疫情带来的苦难,很多人为了亲情、友情付出了自己巨大的爱。还有很多人冒着生命的危险,冲在抗疫第一线。特别是当地的医护人员,他们是伟大的战士,是了不起的英雄。他们从疫情萌芽至今仍在坚守,仍在一线作战,他们的付出、牺牲、奉献,给了我们最大的感动,值得我们给予最高的礼遇,给予英雄的赞美。他们所经历的一切,是最让人感动的,也最值得我们每个人去用心体谅,去感同身受。当然,还有从四面八方前来支援武汉和湖北的42000多名医护人员,他们确实是了不起的逆行者,是战士是英雄。这是我们每一个人尤其是湖北人所不应遗忘的。那些为我们雪地抱薪、深夜提灯的人,不仅值得我们感恩,更值得我们铭记。只有永远尊崇、爱戴、景仰和厚待英雄,我们的民族才会英雄辈出。
 
  记 者:您在3月16日发表的文章《逆行记》中提到,计划聚焦“90后”和“00后”,采写“战‘疫’中的青春之歌”系列。就您所采访的对象中,这些年轻人的哪些经历、哪些事,吸引了您的目光?
 
  李朝全:这次抗疫战斗中,涌现了很多“90后”甚至“00后”的身影。书写“战‘疫’中的青春之歌”,既是中央指导组宣传组建议的选题,也是作家们在采访过程中逐渐去关注的对象。譬如,骑行300公里奔赴武汉回到医院参与救护的护士甘如意,当年汶川大地震时还是个小女孩的佘沙如今已成长为一名勇敢的援鄂护士,等等。我采写了大连志愿者小强的故事。这个名叫蒋文强的小伙子本来买了车票是要去岳阳的,没想到在武汉阴差阳错地下了车。后来,他进入武汉市第一医院当起了一名清洁工。3月30号,蒋文强跟随大连医疗队平安地回到了大连。他的经历令人唏嘘,也令人赞叹。还有一位叫吴尚哲的“90后”女孩,网名叫“阿念”。在进入方舱医院后,她每天拍摄视频,撰写日记,吸引数百万网友的关注。她外婆后来进入火神山医院治疗,她就去照顾老人。最终,外婆还是走了。3月14日,阿念康复出院。她的妈妈说,阿念成长了许多。这些天经常听到邻居、朋友说起阿念。
 
  记 者:之前您写过《少年英雄》《梦想照亮生活》《最好的时代》等报告文学作品。这一次写抗疫,就采访的具体过程而言,有什么样的不同感受?
 
  李朝全:以前我也写过一些英雄人物,也写过一些灾难,比如汶川大地震灾后,我曾独自一人前往灾区进行采访。但这次的武汉采访,情况更为特殊。一是具有较大的风险,因为新冠肺炎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更重要的是对于病毒的传播途径、传染的概率,人们并不完全清楚,敌人是藏在暗处看不见的,因此必须做好十足的防护,不敢有丝毫的疏忽大意。其次,这一次我还需要负责协调各位作家的生活、出行和采访,包括作品完成后的送审、发表等,因此每天都很忙碌。在采访过程中,几位作家都站到了一条战线上,就像战士一样并肩作战,彼此之间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我把它视为一种过命的交情,大家以兄弟互称,相互关照,相互提醒,相互帮助。我们是一个团结的完整的整体,大家都非常珍惜这种情分和缘分,同舟共济,携手战斗,这种独特的经历终身难忘。
 
  记 者:在这样大的疫情面前,文学,特别是报告文学,应该承担什么样的功能?
 
  李朝全:文学是人学,文学应该承担起记录历史、反思事件、参与精神重建的重要功能。报告文学是文学的轻骑兵和侦察兵,报告文学作家能够及时深入现场、深入一线,采访创作有感染力、有影响力的作品,发现和塑造典型人物,迅速地记录反映重大事件,留下历史印记和国家记忆,同时可对灾难及其次生灾害进行深刻的反省与追索,承担提醒和记忆功能,启示人们牢记灾难教训,给予人们心灵的抚慰和情感的慰藉,重建灾后精神文化生活。报告文学有史志功能,可以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记 者:通过此次采访,对您个人的生活和写作而言,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您后续的创作计划是什么?
 
  李朝全:通过这次采访,我个人最大的感受就是要敬畏生命,热爱生活,无论对何人,无论在何时何地。一直以来,我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写作,给人们带去爱、温暖、希望和力量,给在黑暗中苦苦摸索、寻找的人们带去一丝光亮,更希望能带给读者大众一点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度此一生?我们应该如何让别人活得更好?如何与别人建立一种命运共同体,与自然万物建立一种生命共同体?我们民族的性格和精神家园还有哪些缺憾,有哪些需要改进和提升的地方?
 
  我目前已经完成了几篇作品,在《光明日报》《文艺报》《中国作家》陆续发表了。下一步计划编一部《抗疫群英谱》,还要创作一部关于武汉防控疫情工作的长篇报告文学。
 
移动客户端
扫描登录手机 WAP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