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2020年的春节踩着“爱您爱您”的高跷,端着一杯斟满的美酒向我们欢声笑语地走来时,比SARS更为凶残的病毒,利用与人们亲近的机会暗下杀手:向毫无防备的人类发起丧心病狂地攻击。倾刻间,武汉沦陷,湖北失守,全国进入一级响应!
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天灾,这是又一次箭指生命的恶魔,这更是一回新型冠状病毒的嚣张。
面对同胞遭遇袭击,面对海啸般疯狂蔓延,作为新时代的文学人,我们在遵守国家号令,少出门、不拜年、不访友、不集结、不聚餐的同时,并没有如同困兽在宿舍里单纯地只是闭门自保式昏昏噩噩的消磨时光,也没有在猎奇心理支配下变成消息“二传手”,而是借助网络带来的海量信息,于严防死守中主动出击,像冲锋陷阵的白衣战士那样,投身到空前紧张、处处设防的一场人民战“疫”中。
文学没有缺席,文学没有迟到,文学更没有错位!
文学人的得心应手武器,自然是中华民族方方正正的汉字,我们以建筑工人抢建“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工匠精神,我们用党员干部为民鞠躬尽瘁的敬业精神,我们用医护人员临危不惧的冲锋精神,我们用全国群众踞家设防的砥柱精神,我们用各条战线协同作战的全局精神……,在前方打胜仗、后方支前忙的光荣传统带领下,纵横驰骋在文学沙场上。
率先出征的自然是被称为文学轻骑兵的诗歌,不论是行家里手还是平民百姓,大家不怕现丑,也来不及深研细磨,有的只是为抗击疫情献上自己的文学心。人人将文字作为生产精神食粮的原料,个个把诗行当成制造文学大厦的钢筋,网络就是自己施展才能的疆场,0微信群、公众号、朋友圈、QQ空间、微博……,诗词歌赋一首首上推,拍砖、刷屏、暴频,喷发的激情以波涛汹涌之势,与病毒博弈、为战疫助威、向英雄点赞、给社会各界的人士鼓劲加油,更向重灾区武汉以“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飚为我从天落”的士气提振,使信心成为注入国人精神里的抗击病毒最好疫苗。一个人口仅有30来万人的洪泽,几天时间就创作出1260多首(篇)文学作品,有人一天创作出10多首诗词,最多的人创作了31篇,这种井喷现象成为抗击疫情时奋战在电脑屏幕前的特殊风景。
大疫当前,新时代的文学人有着自己的同频共振。大家以毛泽东、习近平等领袖人物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指针,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践行智力支援,以翔实的典型、文学的冶炼和历史的责任为支撑,做一名忠诚的史记人和事件见证者,将自己对党的感恩、对社会的感激、对时代的感慨、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英雄的感叹生发出的“疫”言“疫”语“疫”行“疫”动,毫无保留地抒发出来。
在抗击疫情中,冲锋陷阵在一线的医护人固然是文学作品的主角,大家在对他们进行浓墨重彩描绘的同时,没有忘记那些转战在防控前沿的党员干部及各行各业守土尽责的同志,即便是闭门在家设防的人,他们也是在用实际行动响应国家号召、支持公“疫”行动,是遵纪守规的好公民,他们不信谣、不传谣、不擅自越门槛一步的行为,就是在用“蹲守”为国作贡献、与病毒打巷战、同疫情打持入战,所有这些都成为文学作品中讴歌与传播的鲜活形象。
灾难之所以能够兴邦,是因为有愿意为国请命的人。当崇拜将士成为精神信仰时,国家才能固若金汤;当遵守公德成为寻常规范时,民族才能有希望;当突发事件面前人人向善时,群众才能有幸福获得感;当文学成为时代的忠实歌唱者时,社会才能有所向披靡的前行动力。
文学是精神的兴奋剂,文学是道德的润滑剂,文学是人性的清醒剂,文学更是社会的除垢剂。在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来袭时,我们文学人在与全国人民一道抗击疫情中,正用“疫”言“疫”语来佐证自己的“疫”行“疫”动,这就叫守土有责、防“疫”有方。我们坚信,即便是疫情解除了,文学也不会停歇,因为文学不是为疫情而生,任何时候我们的文学都不会缺席;人民需要文学,人民是文学的生命,文学更是人民的精神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