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江苏省作协和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九久读书人在北京江苏大厦联合召开叶兆言长篇小说《刻骨铭心》研讨会。中国作协副主席阎晶明,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吴义勤、鲁敏,中国出版集团总裁谭跃,江苏省作协主席范小青,江苏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书记处书记、副主席韩松林,中国出版集团副总裁潘凯雄,江苏省作协副主席汪政,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副总编应红,上海九久读书人总经理黄育海,著名评论家梁鸿鹰、何向阳、王干、白烨、陈晓明、谢有顺、贺绍俊、王彬彬、黄发有、栾梅健、何平、姜肖、方岩、韩松刚等出席研讨会并做了精彩的探讨发言。
《刻骨铭心》是一部群像小说,描摹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南京的风云变幻和裂变时代的痛与爱。《刻骨铭心》初稿2017年首发于《钟山》杂志,后叶兆言又对书稿做了潜心润饰修改,并增加了《在南京的阿瑟丹尼尔》等章节段落约1万字,浓墨重彩地书写了日军侵华时南京城的惨烈情状,具有浓厚的家国情怀。
阎晶明
阎晶明在讲话中说,叶兆言的小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结合,无论他个人的出身,还是他的学历,包括他的文体都充满了书卷气,但是他的小说又充满烟火气。它的作品是文人的笔调,写的却是市井的生活,这是他一以贯之的写作特点。这部小说有一个潜在的指向,就是为南京写传。小说的镜头感、故事性、动作性都很强,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是非常成熟的。他写这种大历史,有很多障眼法,比如第一章哈萨克斯坦就是障眼法,大历史,小切入,这个非常值得去探讨。
吴义勤
吴义勤说,我个人非常喜爱兆言先生的创作,他是一个勤奋、高产的作家,几十年保持一个匀速的状态,这是非常难得的,而且他的创作主体兼备,小说写的非常好,中短篇小说、长篇小说,散文随笔也很好,他的作品在当代作家里面是少有的有学养的,有文人气质的文字。兆言先生创作风格非常多元,是能够打通大俗和大雅界限,在大俗和大雅之间自由穿行的作家。这部小说写的民国时期的南京,这个城市的形象,它的痛,它的光荣,它的毁灭与悲伤,大时代的痛与动荡,小人物的痛与挣扎,热血与爱情,好像每一个东西又不是特别强烈,需要去慢慢地体会。
韩松林
韩松林说,8月是江苏文学、江苏作家喜庆的月份,叶兆言的长篇小说《刻骨铭心》研讨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这是一件大喜事,还有一件喜事就是在刚刚评出的鲁迅文学奖中,3位江苏作家获奖,《钟山》首发3部作品同时上榜。叶兆言首先是一位学问广博的作家;其次,他对历史学有浓厚的兴趣,他在作品中大量地写历史,有人评价他是新历史小说的代表性作家。写历史,兆言老师也有自己的特点,主要体现为两点:一是有正确的历史观,唯物史观,他对历史的正视是考究的、讲究的,也是尊重的。另一点他是站在现实写历史,用现实来关照历史,用历史来启示现实,他写的是有深度的历史,他用文学、用文艺的方式写历史。第三个鲜明的特点是,兆言老师为人淡泊,他通过文字去占有一个城市,尤其是占有南京市,这在他的作品当中体现得非常鲜明。兆言老师已经成为南京的一张名片、一个品牌、一个符号。第四个特点是兆言老师的勤奋。他视写作为信仰、为理想、为人生追求。他有一句名言,作家除了写作,其他都是废话。他的勤奋为我们江苏作家,尤其是青年作家树立了榜样。
谭跃
谭跃说,今年,兆言凭借《刻骨铭心》等作品荣获第16届华语文学传媒盛典年度杰出作家的殊荣。30多年来兆言笔耕不辍,是作家圈公认的劳模,他迄今共创作长篇小说12部,中篇小说8卷,短篇小说3卷,以及众多散文随笔作品。《刻骨铭心》是兆言长篇小说当中十分重要的一部。
研讨专家
《刻骨铭心》堪称叶兆言长篇小说中最厚重的一部,集三十年写作功力于一书,糅合了其长久以来对历史的专注研究与精湛的对人性的艺术性书写,大历史的皱褶与小人物的悲欢在书中均清晰可见。这部小说与同以南京为背景的长篇《很久以来》《一九三七年的爱情》合称为“秦淮三部曲”,是三部曲中的扛鼎之作。专家们认为,在这部小说里,大时代下南京的风云变幻,尤其是南京大屠杀时日军侵略南京的惨烈情状,通过对一对婆媳家庭的悲惨遭遇和拍摄南京大屠杀的外国人阿瑟丹尼尔的描写令人震撼地呈现出来了,如此重墨不仅在叶兆言的长篇小说中是第一次,在当代文学作品中也是难得而少见的,因而异常可贵;同时,书中也描写了二三十年代共产党在南京的艰难奋斗和发展。除了历史的“刻骨铭心”,小说里也写了很多小人物“刻骨铭心”的人生,写了他们在裂变时代下的生活、家庭、婚姻,痛与爱。这部有几十个人物的群像小说,有条不紊,每个人物无论笔墨深浅,都如在眼前般鲜活。这是《刻骨铭心》的文学魅力和艺术成就之所在。
《刻骨铭心》虽写的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故事,然而其意却不在写历史,而是写“人”,人的生活、情感、命运,失意或欢欣。读毕《刻骨铭心》,你会感觉到,个体在大时代背景下,终究是小人物。他们的青春、热血,得意、失意,爱情、兄弟情,痛苦、悲伤,也终究落在纸页上,化为清泪。
汪政主持研讨会
叶兆言在研讨会上发言表示感谢
范小青
范小青在总结时说,感谢方方面面对江苏文学和江苏作家一直以来的关注、支持和鼓励。三十多年来,兆言一直心无旁鹜埋头写作,他不与人争、不与人斗,笑看风云,守住自己。他不装、不端、不浮、不过,守住一个正派文人的品格。在当下社会,这种文人品格非常难能可贵。因为我们是一个比较功利的时代,但兆言是非常纯粹的一个人。从兆言说到江苏文学,大家都说江苏文学队伍整齐,文学成果也比较令人瞩目,正是因为江苏有很多很多像兆言一样单纯的、不被功利化的作家在潜心创作,所以江苏的文学队伍和文学成果一直是有持续性、稳定性和生长性,向兆言致敬,也向江苏文学致敬。(周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