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设为首页|联系我们

孙燕超(南京师范大学):妙道中医

2018-04-15 23:27:50      来源:江苏散文网      人气:4262

    我的祖父是名中医。祖父的锦囊就是中医的智慧。

    小时候,姨姐着凉腹泻,姨娘带她去医院,开了些药方,服用几天却仍不见好转,姨娘心急如焚,听医生说腹泻症状严重,挂水治疗好的快,于是辗转挂了一星期的吊瓶。姨姐受了罪,病情却加重了。父亲去看望姨姐时,想起祖父是名中医,提议让祖父给姨姐看一看。晚上,姨姐来到我家,祖父先是给姨姐望、闻、问、切,判定小儿腹泻是脾胃功能失调或外感时邪所致,想着用推拿、捏积治疗小儿腹泻最实用。他开始教姨娘小儿腹泻的推拿方法:先是推拿,后是捏积。捏积时主要将手法作用用于小儿后背的脊柱及两侧,脊柱属中医督脉,主一身之阳,捏脊可调理阴阳,健脾补肾。果不其然,姨姐的腹泻当晚就康复了。

    这是我记忆中第一次关于中医的事情,我也不再是惧怕中药的苦涩,中医的深奥。 祖父是当地的名医,不仅会接骨,还会针灸,推拿。祖父的医术很好,每日来找他看病的人都排成长龙。祖父宅心仁厚,穷人来找他看病,他都少收钱甚至不收钱。一日,祖父戴着老花镜看《针灸大成》,我想起姨姐的事,问祖父,中医真的那么神奇吗?祖父耐心教与我,中医产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出现了解剖和医学分课,已经采用“四诊”,治疗法有砭石、针刺、汤药、艾灸、导引、布气、祝由等。西汉时期,开始用阴阳五行解释人体生理,出现了“医工”,金针,铜钥匙等。东汉出现了著名医学家张仲景,他已经对“八刚”(阴阳、表里、虚实、寒热)有所认识,总结了“八法”;华佗则以精通外科手术和麻醉名闻天下。古代名医们在实践中构筑了中医发展的一个又一个的里程碑。

    祖父过世后,爷爷依旧收藏着祖父先前看过的中医书籍与手写的病例。爷爷跟着祖父也学到了不少妙招,和我谈及中医这门学问,我才疏学浅,说不上个所以然来,一旁的父亲倒是想起了一件令他啧啧称奇的往事。

   父亲回忆说,十几年前在工作时,同事小张因腰间盘突出复发,一时间痛苦不堪,坐立难安,躺着也不得动弹,大家一起折耗了好大力气将他送去医院。做完检查后,医生看着他的检查报告,告诉他,怕是必须要住院开刀了。陪同的大家伙一听这么严重,一时七嘴八舌,有人急中生智,说不开刀不吃药,去针灸、推拿成吗?医生一口回绝,在这样的时刻,必须西医疗法!中医治不好急病。众人也不好反驳,架起小张往病房走去。刚走到走廊拐角,遇见单位医务所杨所长。杨所长见状,明白了怎么一回事,劝大家别着急,说今天医院来了一位全国知名的老中医坐诊,给他请来瞧一瞧。一会儿,一位精瘦的老爷足下生风的走来了。他询问了小张的病情后,掏出随身携带的银针,在腰椎夹脊穴、委中穴、后溪穴等穴位处将针扎了下去。数分钟后,老中医令众人放开患者,让他自己活动活动。大家露出难以置信的神色,将小张架起来都困难,何况要他独立行走,不禁一阵唏嘘。老中医坚毅的目光里写满专业,像是容不得怀疑,鬓白的银角也显得极有说服力,小张咬着牙开始尝试活动活动,老中医看他能动了,又让他下蹲、起来,再下蹲、起来。小张冲老中医点了点头,人群中已有人将不可思议写在脸上。接着,老中医又令他向前跑十几步。见小张行动正常了,众人都炸开了锅,纷纷向老中医竖起大拇指。老中医微笑着告诉众人,你们带他回家吧。父亲说,小张没开刀没住院的回家了,众人都惊叹这位老中医简直是华佗在世。

    在父亲的书房里,谈及此,我也提出我的不解,那名坚称必须西医疗法的医生,他的观点一定错误吗?父亲说,中西医各有千秋。西医治病,通常是吃药、打针、挂水,开刀,这样疗效快,患者也信服。西医讲究的是酸碱平衡。一旦酸碱不平衡,就意味着电解质紊乱,抗菌素就不好用了。而中医是用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这三大来自中国古典哲学的理论,来具体解释生命的秘密。中医讲阴阳平衡,就是中和。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寒就要让热,热就要寒,结就要散,逸就要劳,劳就要逸。虽然,在很多“急”病面前,中医虽不及西医疗效之快,但是世上有很多疑难杂症,西医却是很难治愈的。而传统中医用标本兼治的方法就能根治,这也是中医神奇所在。

    在翻阅《黄帝内经》时,我了解到传统中医的绝伦的医学概论,世界上,人及万物赖以生存的不可缺少的是气候条件。《黄帝内经》总结的风、寒、暑、湿、燥、火是对气象变化相关资料最简洁的表述,故称为“六气”。一旦六气失常就会成为有害于人及其他生物的灾难性因素,故有“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的病因观。

    我想,中医之所以作为一门学问,乃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能历经大浪淘沙显现出真金,必在于留下了精粹。中医的优势是格局。生命的真相,万物的真相,宇宙的真相,看似毫无关联却又紧密相连。对于中医来说,何止只是人体间五脏六腑的关联呢?人与万物,与宇宙,都是有必然的内在联系的。此格局不可谓不大。以医入道,边道都是它的格局,“医”是通往它的路径。不论是医道,茶道,中华文化从上至下建模,古人传下来的,就决定了我们的有意义和无意义的范畴,如同盲人摸象,有意义在于你是否睁开眼睛看到,无意义在于你是否吹毛求疵着大象的边角。所以中医达到一定的高度,只要睁开洞悉真相的眼睛,是无往不利的。而中医的劣势也在于格局。他的格局大,意味着门槛拔高,意味着真的登堂入室,窥见门径的人太少。普通人想着基本生活,想着填补业余生活,很少人真的去探索万事万物的关联,也不一定有这样的智慧。中医无法量产,好的中医自然是以一敌百都不为过,但这本身,不是这门学问的局限。

    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中西医都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发挥得相得益彰。《易经》中有个核心的思想——万事万物都要符合自然规律,现代科学也不谋而合。西医的长处在于精密仪器为诊断,中医的智慧是巧妙的跟着机体的感觉走。不论是中西医,都在企图探索原理,让自然界中的万物都可入药。中医使用西药,西医使用中药,最终都是殊途同归。林清玄曾说:我也不能诠释真理,我唯一知道的是,真理必须来自体验与觉知,必须是自己的,凡有所依赖、有所疑惑,那就不是。所以,不论身处什么时代,都会有疑惑,都会有难题,希望我们,能够让文化大同。

    可是呢,就目前情况看来,许多人总是在得病之初不及时预防,却总是在重病之际懊恼不已,彼时才把中医“养身之道在于平时”的理念挂上心头。真是个令人费解的世界。就像后悔药之于我一样。
移动客户端
扫描登录手机 WAP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