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设为首页|联系我们

张宗刚:“诗歌大学”是怎样炼成的(《陌上花红》序)、金陵大美,于斯为盛(《大美二月兰》序)

2017/11/1 10:58:50      来源:江苏散文网      人气:4002
 

“诗歌大学”是怎样炼成的《陌上花红》序
张宗刚
 
   中国是诗的国度,从诗经、楚辞、汉乐府、南北朝民歌到唐诗、宋词、元曲,再到成就辉煌的现当代白话诗歌,可谓流传深广,万口传诵,直接影响了国人的文化性格、心理结构和审美取向、价值诉求。作为最高层次的语言艺术,作为文学王冠上的明珠,诗歌汲纳汇聚了文学的种种内在精神和形式美感,集艺术性、审美性、情感性、娱乐性、教育性于一体,在捕捉时代气息、传承民族灵魂、沟通人类情感、陶冶高尚情操、真实而全面地记录历史风云和社会变化方面得天独厚;诗歌,它响亮如号角,有力如鼓手,精微如晴雨表,足以唤起良知,彰显性灵,直指人心,并感动世界。

  凡诗词歌赋,无不是一个时代的文化浓缩和精神表达。孔子云:“不学诗,无以言”,具有“兴、观、群、怨”作用的诗歌,对人类特有的净化功能和提升作用是无可替代的。自古以来,诗歌教育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和西方人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以诗教传统和诗歌精神丰富校园文化,大有可为。明乎此,南京理工大学近年在这方面的努力和作为,有目共睹。

  作为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全国重点高校、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南京理工大学多年来秉持“艺以赋质,文以载道”的教育理念,重视人文学科的发展,2006年被批准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虽为理工类院校,但南理工与文学却颇有渊源,尤其长期以来,在南理工广大教职工和学子中,活跃着一支可观的诗歌创作者和爱好者队伍,谙熟诗歌艺术,通晓诗歌创作,热衷诗歌传播,这样一股可喜的诗歌潜流的涌动,在物质化的当下,以诗性的存在,诠释着南理工校园文化的丰富多元。2007年以来,校方先后引进了评论家张宗刚、诗人马永波等高学历文科人才,加上在诗坛有一定影响的原校内诗人黄梵、江雪、树宁等,该校的文学力量和诗歌力量获得空前壮大。这支队伍在理论批评、文学翻译、诗歌创作、小说创作和散文随笔创作诸领域皆有建树,呈现出多面手风采;尤其现代诗创作、旧体诗创作和诗学研究方面,在江苏高校乃至国内高校中显示出相当优势和分量。

   2009年3月,南京理工大学诗学研究中心正式挂牌成立,成为国内理工科院校中唯一的诗学研究中心。该中心成员包括树宁、江雪、黄梵、马永波、张宗刚5人,中心的成立,被视为南理工人文精神的重要象征。数年来,南理工诗学研究中心的成立、五月诗会等系列活动的举办、“南理工诗人群”的崛起及二月兰诗社的骄人表现,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现象与文化现象,引起普遍关注认可,南理工因此收获了“诗歌大学”的美誉。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在南京这座名符其实的“诗歌之城”里,诞生南京理工大学这样一所“诗歌大学”,可谓别具意义。
 
  南理工诗学研究中心成立以来,全程指导各类校园大学生诗文诵读比赛,多次担任校园大学生经典诗文诵读比赛、校园原创诗歌朗诵比赛等的诵读指导,定期邀请国内知名文艺理论家、艺术家来校开设讲座。从2009年1期起,中心与《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合作开设“现代诗研究”专栏,在业内引起关注。2009年10月,中心为有“一代诗魂”“朦胧诗先驱”之誉的诗人食指举办了国内首次食指诗歌研讨会暨朗诵会,徐明德、陆梅、子川、胡弦、姜耕玉、李美皆、何平、傅元峰、刘志权、姜广平、许潇溪、育邦、雪丰谷、古筝、海马、雷默、苏宁、屏子、赵锐、修白等知名学者、诗人及江苏多家媒体记者、诗歌爱好者、高校学子计10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食指本人欣然出席。与会代表就食指诗歌的历史意义、审美价值、文化内涵等展开了热烈研讨,对于食指在诗坛的巨大影响予以高度评价,并提出了“食指精神”的说法,认为其代表了一种清贫、素朴而伟大的诗歌精神。在当天举办的“相信未来:食指诗歌朗诵会”上,南理工学子以配乐朗诵、诗剧和谱曲
歌唱等多种形式演绎了食指的诗歌,食指登台朗诵了《南京长江大桥》一诗,令现场观众深深感动。

   2010年5月,中心与南京市委宣传部、南京市文联等合办“诗歌、成长与大学”座谈会暨“相约钟山”诗歌朗诵音乐会,邀请李小雨、雷抒雁、洪烛、徐明德、冯亦同、鲁敏、方政、邓海南、孙友田、胡弦、Anja Matthey de l’Etang等30多位国内著名诗人、作家到校,就诗歌与个人成长、诗歌与校园文化等话题畅所欲言。当天的诗歌朗诵音乐会,则以“诗咏南京”“青春校园”“和平祈愿”“名城恋曲”等为主要内容,著名主持人东方、张晓北、徐涛等应邀与大学生和诗人联袂表演,吸引了众多观众。

   2012年5月,中心举办了首届五月诗会,冯亦同、方政、徐明德、海马、紫衣、陆新民、海波、巩孺萍、孟秋、刘畅、陈东林等40余名实力诗人雅集南理工,登台朗诵个人原创诗作;这次率性而严谨的朗诵会,带给大家别样的感动。资深诗人冯亦同代表与会诗人致词,以睿智诙谐的语言阐释了“大小S”的精彩观点:“大学之大,要具备两个条件,这两个条件,都以拼音字母S开头:一个是‘大S’,大师;一个是‘小S’,诗歌。只有大师的大学,只‘大’了一半;有大师又有诗歌,才是完全的大学。因为大师代表的是智慧,是思想,是理性,只有诗歌能代表青春,代表热情,代表创造。南京高校中,最‘完全’的大学、最美丽的校园,当之无愧的是南理工!”引发全场雷鸣般的掌声。此次诗会,王子淳、金序兰、马永波、江雪、黄梵、树宁、张宗刚、马永平、炎石、桂鬼等十位南理工诗人的联袂登场,一展“南理工诗人群”的强力阵容。与会嘉宾盛赞诗会彰显了“诗歌大学”南理工的王者气魄,堪称金陵诗坛的人文盛筵。自此,五月诗会被校方决定作为品牌栏目固定下来,于每年五月定期举办。

  2013年4月,中心举办“博爱•和平”南京诗人诗歌朗诵会,孙友田、冯亦同、慕白、邓海南、马铃薯兄弟、育邦、雪丰谷、孙冬、蔡宁、屏子、井上冰、刘蕴慧、竞舟、周伟、顾前、格格、王成祥、陆漫漫等50余名诗人作家济济一堂,共享南理工浓郁的诗歌氛围。冯亦同先生乐观地指出:二月兰不仅是南理工的校花,将来更会成为中国诗坛之花。而名字中蕴含了“二月兰”和“诗歌”这两大人文元素的二月兰诗社,也在此次诗会上宣布成立,为驰名遐迩的“诗歌大学”添加了一个完美注脚。

  2013年5月,中心与南京市作家协会联手,举办了“金陵五月风•五月诗会”暨南理工60华诞校庆诗歌朗诵会,鲁敏、冯亦同、路东、朱朱、叶辉、刘立杆、胡弦、海马、厚清、杜立明、雷默、顾耀东、刘畅、旋覆、朱庆和、陈琦、修白、李风宇、曹寇、赵锐等70余位著名诗人作家到场。诗会策划精心,内容丰富,在舞台形式上作了积极有效的探索,融诗、书、画、乐、舞于一体,着力打造视听人文盛筵,堪称江苏诗坛的一次小型阅兵。南理工大学生舞蹈团奉献了由先锋诗人朱朱组诗《清河县》改编的同名小型舞剧,以其独特的创意震撼全场;活动还引入了在国外普遍流行的小说朗诵,通过这一全球化文学传播样式为诗会“扩容”。

  2014年5月,中心举办“王的盛宴:南京理工大学诗学研究中心成立五周年诗歌朗诵会”,来自中、美、法、德四国的冯亦同、孙友田、成秀虎、小海、张夷、路东、海波、苏野、育邦、旋覆、雷默、海马、苏宁、Margaret Ross、Paul Massot等60余位诗人艺术家共襄盛会,老、中、青、少济济一堂。冯亦同先生依例作了精彩致词:“紫金山麓,五月端阳。青春校园,诗花怒放……王的盛宴,美的殿堂。诗歌大学,中华楝梁!”诗会在传统的朗诵之外,注重形式的探索和内涵的拓宽,大胆通过音舞诗画的整合,精彩演绎了诗人小海的诗剧《大秦帝国》,打造出辉煌的舞台嘉年华,令人惊艳。美国80后女诗人Margaret Ross的英文诗歌朗读,法国艺术家Paul Massot的法语演唱,音乐诗人张夷的激情歌吟,也让观众深深陶醉;6位诗人的联袂主持,则呈现为家常温馨而大气的风格。

  2014年9月,中心与江苏教育电视台联手,在莫愁湖公园举办“风雅诵”2014中秋诗会,高英、马晓宁、张晓北、姜林杉、徐涛、夏青、王凯、大刚、王政、傅国等艺术家、播音员、主持人朗诵了金陵诗人提供的原创现代诗,现场诗情与翰墨碰撞,朗诵与琴筝互融,多种文化联袂而相通,被誉为“好声音与好诗歌的遇合”。由诗人们提供高水平的原创作品,再由艺术家们借助传媒优势推广传播,这样的合作模式大有前景。这些构成诗会三分之二内容的原创现代诗歌,现场反响颇佳,一洗既往此类活动主要依靠朗诵唐诗宋词或现当代经典作品的固有套路,充分彰显了现代诗的魅力、原创诗的魅力;南理工诗学研究中心也显示了出色的组织力、号召力、创意力和高效率。与会嘉宾在采访中一致表示,南理工诗学研究中心近年为活跃江苏和南京诗坛、促进当代诗歌繁荣发展事无巨细,公而忘私,全方位地体现了诗歌的正能量和诗人的高贵品质。
2015年3月,正值校花二月兰灿烂盛开时节,首届二月兰诗会在南理工圆满举行,30余位金陵诗人应邀出席。这次充满文艺范和青春气息的诗会,有力地配合了校方对二月兰文化的宣传,清新典雅,明朗向上。冯亦同先生的致词“明星社团,新苗茁壮;人才辈出,大美理工……诗歌大学,享誉神州,钟山耸翠,诗国梁栋”,为诗会作了画龙点睛般的概括。

  2015年5月,中心与《扬子江》诗刊社联办的“春江花月夜•五月诗会”隆重举行。原中共江苏省委副书记、诗人顾浩,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范小青,南京理工大学校长王晓锋,新华社江苏分社社长、诗人冯诚,江苏汇鸿国际集团总裁、诗人张尔客,江苏省作协巡视员张王飞,江苏省作协书记处书记王朔,江苏省作协副主席储福金,以及来自美国、南京的黄东成、孙友田、徐明德、子川、胡弦、Rodger Martin、叶庆瑞、吴野、陈咏华、方政、王德安、育邦、雪丰谷、小草、顾星环、刘畅、蒯天、傅国、吴向杰等60余位诗人和艺术家与会。王晓锋校长在致辞中介绍了南理工多年以来的办校方针和诗教特色;范小青主席在讲话中肯定了南理工坚持弘扬诗教传统,成功举办多种诗歌活动,形成阵容可观的校园诗歌创作群;诗人顾浩在讲话中对南理工优雅的校园环境和浓郁的人文氛围深表喜欢,认为一所理工学府多年来如此重视诗歌教育,显示出高度的文化自觉。比之往届,本次五月诗会规模更大,嘉宾更多,诗歌内涵更加丰富。至此,已历四届的南理工五月诗会,已无可置疑地产生广泛影响,充分奠定了自身地位。

  正如一位诗人的深情表述:“五月的鲜花,每一朵都是诗的芳香;五月的阳光,每一缕都是诗人的明亮。明亮的诗人,芳香的诗,行走到五月南理工浓郁的背景上。”的确,每年一度的五月诗会,秉持开阔的视野,包容的胸怀,兼容古典与现代、传统与前卫,不事张扬地打造着令人神往的诗歌平台。如今,因了“诗歌大学”的美誉,南理工被普遍视为南京诗人的大本营和江苏诗人的后花园。诗会推介、催生出众多优秀诗人,像兄弟诗人马永平、马永波,父女诗人陆新民、陆漫漫,母女诗人刘畅、崔馨予,母子诗人古筝、王思润,母子诗人屏子、赵宇吉等,业已成为金陵诗坛的趣闻美谈。
 
   除了举办诗会,中心还充分发挥自身学术特长,定期举办各类研讨会。2009年5月,中心举办了诗人黄梵长篇小说《等待青春消失》研讨会,这是南理工有史以来首次为一部文学作品召开研讨会。汪政、晓华、黄发有、张光芒、何言宏、贺仲明、李美皆、傅元峰、姜广平等20余名评论家及多家媒体记者、大学生计40余人出席了研讨会。对于黄梵的写作,与会专家给予良好评价,肯定了黄梵坚守文学家园、淡泊名利不断探索的创作特色。

  2009年6月,中心举办了淮安青年女诗人苏宁长篇散文《平民之城》研讨会,此次活动意味着中心突破高校“围墙”,使自身成为八面来风式的开放平台。评论家陆建华、晓华、张光芒、黄发有、李美皆、贺仲明、何言宏、傅元峰等和媒体记者30余人与会研讨,认为《平民之城》生动展示了日常生活中人与物的和谐之美,呈现出跨文体写作的魅力。经中心鼎力推介,苏宁崛起迅速,近年已在《人民文学》《诗刊》等发表组诗多首,出版诗集1部、散文集2部,参加《诗刊》社第27届青春诗会、鲁迅文学院第20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被聘为江苏作协第5届签约作家、台湾文艺协会特约作家,荣获江苏省第4届紫金山文学奖、第5届吴承恩文学艺术奖、首届《黄河文学》双年奖特等奖,其作品《平民之城》《一座消失的村庄》则连续两次被推荐参评中国文学最高大奖——第5届、第6届鲁迅文学奖,传为文坛佳话。

  2010年4月,中心成功举办了诗人马永波诗学理论专著《九叶诗派与西方现代主义》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孙绍振、叶橹、陈仲义、周伦佑、王晓华、梁晓明、胡弦、杨四平等知名学者、诗人及江苏多家媒体记者、诗歌爱好者、高校学子计8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与会代表就马永波理论专著的创新意义、诗学价值和文化内涵等展开研讨,认真阐释了此书填补研究空缺、拓展研究空间的意义。

  2010年10月,中心与江苏省作家协会联合举办了泰州作家刘仁前作品研讨会,江苏作协领导范小青、张王飞、汪政和来自全国各地的评论家、作家朱小如、黄发有、张光芒、姜广平、何平及诗学研究中心成员计30余人与会,与会专家学者从刘仁前代表作《香河》的语言、结构、故事情节等要素入手,肯定了刘仁前作品的审美内涵、文化意义和民俗价值。2015年5月,中心再次联合人民文学出版社、江苏省作协主办了刘仁前“香河三部曲”研讨会,范小青、张陵、丁帆、何向阳、张王飞、汪政、费振钟、贾梦玮等20多位知名评论家出席,专家们认为,“香河三部曲”表现了农业文明与城市文明冲突融合下的乡愁,以文学的方式使故土的历史记忆获得了再现和延续,丰富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史。
 
   要之,南理工诗学研究中心充分呼应当下的全民诗歌热潮与诗歌复兴活动,以一系列富于意义的文学研讨、诗歌朗诵活动为主体,在诗歌创研、诗歌教育方面,不断收获着丰硕成果。中心成员除了身体力行地进行诗歌创作外,还在校内积极开设有关诗歌方面的公共教学课程,无意间接通、赓续了诗人作家在高校任教的民国传统。尤其包含了创意写作的《诗词欣赏》《现代诗欣赏》《文学创作》等校级精品选修课程的开设,极大地推进了校园诗教传统的弘扬。

  通过诗学研究、诗歌创作与诗歌活动的三相互动,中心充分整合既有资源,发挥团队力量,加强外向合作,变单兵作战为兵团作战,不经意间提高了自身在业内的声誉和地位。凡在南京本地策划、举办的各类诗歌活动中,都不难发现南理工诗学研究中心成员的影子。而作为诗人,中心各成员的诗歌创作无疑更是可圈可点:马永波的诗歌技巧圆融,语感洒脱,以狂野的叙述、复杂的意象和宏富的内涵见长;黄梵的诗歌注重文字组合及意象搭配,观察细腻,剪裁精当,内敛而柔丽;江雪的诗歌质地温润,意境悠远,在古典与现代的交融中,发散着儒雅的书卷气和沁人心脾的美感;树宁的诗歌技艺娴熟,劲健有力,富于节制的激情,于趣味中见学养。其他一众校园诗人的作品,往往色泽缤纷,线条多元,新旧兼擅。值得一提的是校园打工诗人马永平,其作品朴素平实,举重若轻,执著而放达,彰显理想主义色彩和存在主义维度,令人惊奇。南理工这样一所美丽校园,仿佛天生地注定要与诗歌和文学结缘,客观上为校园诗人的成长提供了大好土壤。

  确实,“诗歌大学”南理工盛产诗人,稍作梳理即有数十人之众:马永波、黄梵、江雪、树宁、张宗刚、马永平、风卜、桂鬼、炎石、洛非、马号街、王子淳、金序兰、陈东林、曾晚婷、梅树德、张碧瑶、郭晗、高惠娴、岳悦、刘卓、刘美卓、朱晓陶、李广敏、吴双元、刘泽禄、张娜娜、韩欣言、梁诗儿、韩笑、郭进、王杰、姚诗雨、江雨寒……“南理工诗人群”的崛起,彰显南理工超强的诗歌实力,这在国内数千所高校中,都是一个很难复制的特色。从身份上看,这些校园诗人中有教职工,有学生;从年龄上看,有40后、50后、60后,阵容壮观,梯队合理,多以鲜明的先锋精神和实验色彩见长;尤其85后、90后、95后乃至准00后(如1998年出生的刘卓)新生代校园诗人的崛起,以清新的文风和不俗的语感,鸣奏出纯粹的心灵之歌,其生长态势令人振奋。
 
   伴随南理工诗学研究中心的发展壮大的,是二月兰诗社的发展壮大。二月兰诗社隶属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接受校诗学研究中心指导,拥有社员200余人。诗社成立两年来,已主办5场大型校园诗会,举办诗社Logo征集大赛,出版社刊《棠棣》,积极指导学生创作诗、词、曲、文,定期举办沙龙、讲座、采风、征文等,成绩斐然。诗社集体创作的朗诵诗《别辞》《无尽的爱》《扬帆远航》《花开二月》《山河永固》均反响不俗,荣获“绚丽年华•美育民族魂”第七届全国美育成果展评综合评审一等奖、优秀创作一等奖等6项大奖;在校2013-2014年度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评选中,诗社参与主办的活动“五月诗会”荣获特等奖,创作的诗歌《无尽的爱》荣获一等奖;诗社成员的作品也多次在征文比赛中获奖。鉴于诗社在校园内外的影响力,2014年5月,中央电视台《诗行天下》栏目组专门赴南理工拍摄了诗社的诗歌活动;同月,二月兰诗社创作基地在风景如画的江宁横溪建立。蒸蒸日上的二月兰诗社,通过一系列自身努力和外在机遇,迅速成长为一支中国高校社团中的“梦之队”。正如中央电视台拍摄的纪录片《诗行天下》所说:“二月兰”成为高校学子诗歌咏怀的代名词。

  人生与诗歌偕行,理想与梦想齐飞。对于南理工举办的一系列富有意义的活动,《中国青年报》《文汇读书周报》《文艺报》《文学报》《新华日报》《南京日报》《扬子晚报》《现代快报》《金陵晚报》《南京晨报》《江南时报》《扬子江诗刊》《诗歌月刊》《黄河文学》《青春》及美国《侨报》、香港凤凰网、人民网、光明网、中国作家网、江苏作家网等数十家媒体均作了大量报道,引起多方关注。今天的南理工,在诗歌活动、诗歌教育、诗歌创作、诗歌研究等方面可谓独领风骚;诗歌和二月兰,业已被公认为南理工两张亮丽的人文名片。

  作为南理工标志性的诗歌平台,五月诗会整合了文学与艺术、审美和娱乐、学术与生活,成为全体诗人的盛会。诗会既重普及,亦重提高,点面结合,多管齐下,孜孜于诗艺的探索、审美的超越和品味的引导;日常做法上则拒绝小圈子,警惕山头化,远离拉帮结派,杜绝不良炒作,努力实现雅与俗的接轨、大众化与精英化的融合,赋予诗歌以温热的人间气息,从而赢得了广大诗人的尊重和社会各界的认同。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秉持清正之气,播撒绿色理念,传递诗坛正能量,也正是南理工诗学研究中心一以贯之的宗旨和理念。中心举办的历次活动,均认真策划,大胆创意,全力施为,一丝不苟,不断求新求变,令人耳目生鲜;包括精心制作的PPT、海报、光碟等,都力求赏心悦目活色生香,具备了某种足以流传的可持续效应。这些活动成功地团结了广大同仁,有效地扩大了南理工的人文影响力和校园美誉度,彰显“四海之内皆兄弟”式的开放襟怀,从一个独特角度展示出南理工的文化软实力。

  今后,中心将一如既往地开展相关教学、创作、批评、研究工作及系列活动,为把自身打造成国内大学中独具特色的诗学研究基地、诗歌创作平台和文学活动舞台,为把南理工打造成国内一流的校园诗歌重镇,营造文理兼容的现代高校文化氛围尽绵薄之力。
 
   时值岁末,飞雪将临;当手头这本沉甸甸的校园原创诗选杀青之际,不由心生欢喜,感慨系之。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兹为序。
 
2015年12月,紫金山下
 
谁能与我同醉《陌上花红》跋

 
   此书的编选过程,似简单而实繁杂。面对数千篇诗作,编者披阅半载,反复筛选,增增删删,斟酌再三,方成最后的格局。定稿后细细统计,不多不少,恰有88位校园诗人的作品入选。

   88,一个无意得之的吉祥数字,仿佛寓示着南理工诗歌事业的繁荣兴盛。

   以梦为马,以诗为桥;歌锦瑟华年,咏青春浪漫。诗歌是青春的艺术,是性情的事业。2013年,校二月兰诗社社刊《棠棣》创刊号面世,我曾受邀为之写下发刊词《谁能与我同醉》——
 
   《棠棣》,我喜欢这样的刊物和这样的名字,有点儿质朴,有点儿平实,有点儿大众,又有点儿古里古怪、剑走偏锋,凝聚着不泯的光荣与梦想,炽诚与渴望。面对《棠棣》,不免百感交集。它开启了我尘封的记忆,恍惚回到从前那些躁动而迷惘的时光。年少的我也曾风风火火蓬蓬勃勃,而今却锐气不再,暮气沉沉。究其实缺了一种刺痛。《棠棣》就是这样一种痛。它的刺激,足可让青春的血液突破岁月黄沙的围剿而欢然流淌,令我想起所有那些闻鸡起舞击楫中流的日子;正如古龙《陆小凤》中的剑客阿飞为了重振雄风,不惜让敌手的利刃划破自身肌肤,以淋漓鲜血唤醒沉睡的血性和野性敏捷与机警!
  
  铁石相激,必有火花,水月相荡,乃生长虹。一群缪斯的赤子相聚在《棠棣》,像灵蛇甩掉古旧的外壳,像蝉的幼虫从地底寻求突破,彰显青春无敌的风采。稚嫩前卫的他们,欲凭纤笔一枝,为青春写照,为灵魂画像,而告别了轻浅俗薄的落花依草,流风回雪,努力寻找自己的空间。《棠棣》,体现出的正是一种灵魂的深度、力度和锐度,一种生命的彻悟和自信。这是一群新人类的战叫,他们尖牙利齿,却以退为进,以守为攻,在寻寻觅觅痛定思痛之后蓦然顿悟:我们不是世界的盲肠,我们是青春的帝王!于是马踏三秋雪,鹰呼万里风,青春的心乘雷而行,御风而飞,渴望把彩虹的颜色,借给云雾的人生。我不禁也感动了,直欲摇落岁月的重负,像三叶草摇落露珠的锁链,纵身大化,高擎火炬,同他们一道吼出苍凉高亢尖锐无敌的青春信天游!那时天地不再是罗网,世界不再是樊笼,那时自身也成了春日原野上意兴勃发的浮士德(Faust)。
  
  诗哲黑塞(Hermann Hesse)说:“我要建立一种精神空间,以抵御世界上的一切毒气。”从这意义上,《棠棣》是沙漠里的红花,风暴后的彩虹,是一的一切,也是一切的一,是静美而喧哗的栖园。此中,不乏“欲济无舟楫”(孟浩然)的痛苦,“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苏轼)的煎熬,然而羌笛何须怨杨柳。凡事应求诸己,无需求诸人。艺术不仅仅是苦闷的象征,更是性灵的升华。当东风羯鼓,催开万树梨花,心灵便不再兀若枯木,泯若尘土。从一朵细浪听到海潮隐隐,从一片绿叶看见春雷滚滚,这是思维空间和心智空间的开拓。纷纭的审美触角,细腻多变而灵敏,如葡萄的藤,如章鱼的手;醉也好醒也罢,落寞也好痛苦也罢,都可使生命灿灿生光。他们叹息而又向上,脆弱而又顽强,感伤而不沉沦,敏感又复坚韧,纵然灵魂沉重如骆驼,亦抬头向前,作悲怆艰辛之跋涉。我们从中读出了生命的呼吸与律动,情感的奔突与跳跃,心灵的颤栗与燃烧。“不论是黑暗还是光明,/处处都有神圣的上帝;/上帝就是世间的一切,/他在我们的亲吻里!”(亨利希·海涅,Heinrich Heine)当你绕树三匝无枝可依,《棠棣》便是灵魂的驻地。
  
  泥土歌唱太阳,蟋蟀顶礼月光;我们相信,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棠棣》人虔诚的歌咏,正是发自灵海的震颤,是心琴上流泻的音调,遥感大千天籁,呼应生命钟鼓。年少的他们从春之蓬勃夏之热烈,过早感受到了秋之萧瑟冬之肃杀。也曾泪眼问花,也曾万绪悲凉;一任岁月的罡风呼啸,一任青梗化枯柴,红颜变尘埃,而赤诚的理想不改,晶莹的灵魂雪白。于是,像太阳飞驰在壮丽的天庭,年轻的心不再倾覆于岁月的荆棘,奋然振翮,排云而去,去倾听天空与大地的吟唱,青春与岁月的合欢,体悟那周流不息的生命洪波;
《棠棣》人,吹起你们的横笛,弹起你们的竖琴吧,让短歌长啸低吟高唱,浇却心头块垒,亮丽你我性灵;让胸中波澜笔底风雷,化为醇酒甘露,滋润漫漫人生!
 
   苍天不老,青春万岁;性灵常在,诗歌永恒。谨以此文,向入选本书的88位校园诗人致敬。也向所有年轻或不再年轻、但心灵必定永远年轻的校园诗人及非校园诗人致敬。
 
2015年12月,紫金山下
 
 
金陵大美,于斯为盛《大美二月兰》序
 
   南京理工大学是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国家首批“211工程”建设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重点大学。学校北依紫金山,西临明城墙,校园内曲塘潋滟,佳木葱茏,碧草如茵,景色宜人,与中山陵景区浑然一体。学校自1953年的新中国军工科技最高学府——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分建迄今,一直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以博大之胸襟,开阔之视野,向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目标努力前行。

   每年的阳春三月,南京理工大学的校花二月兰,都会在茂密的水杉林下悄然盛放,艳如仙葩,装点出无边秀色;一朵朵紫色二月兰汇成的十亩花田,把南理工校园雕绣成一幅蓝色云锦,予人以梦幻般的感觉。南理工的水杉林、二月兰,遂成为近年南京人春季踏青的一大美景。在2012年的新生开学典礼上,时任校长王晓锋教授曾以经典校园风景作喻,饱含激情地发表了具有“文艺范”和南理工特质的开场白:“祝福男生都能像一棵棵直指云霄的水杉树,无论顺境、逆境,都能荣辱不惊,保持挺拔的身姿,默默注视头顶那一片蓝天白云;祝福女生能像一丛丛竞相怒放的二月兰,无论机遇、挑战,都能一如既往保持优雅的态度,深深扎根脚下那一片肥沃土地。”藉此希望广大学子茁壮成长,学会担当和珍惜,成为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才,引起强烈共鸣。

   校园文化是办学的灵魂、血脉的传承、发展的动力。在六十余载办学实践过程中,南京理工大学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始终秉承哈军工优良传统,提炼并践行了“以人为本、厚德博学”的办学理念和“团结、献身、求是、创新”的校风,以及“进德修业、志道鼎新”的校训,形成具有南理工鲜明特色的“军工文化”“和平文化”等,取得诸多可观成果。无疑地,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素质拓展有着巨大影响。积淀校园文化,深入发掘南理工故事,创作出具有南理工文化底蕴、彰显南理工精神的文学作品,显得迫切而必要。

   为更好地打造二月兰文化品牌,传播二月兰文化效应,由南京理工大学艺文部主办,由在省内外广具影响的南京理工大学诗学研究中心、二月兰诗社承办的“大美二月兰”原创诗文征集大赛于2015年举办。应征作品要求以“大美二月兰”为主题,以南理工校园内的二月兰、水杉林、紫霞湖、时间广场等标志性自然风景及相关人文风景为表现对象,依托南理工资源,通过创作具有南理工特色的文学作品,充分展示南理工向上、向善、向美的校园文化,弘扬南理工特色,进一步推进南理工的人文素质教育和美育教育建设。

   “大美二月兰”原创诗文征集大赛活动历时数月,计收到校内、省内、国内及澳门等地来稿262篇,涌现出诸多富于特色的诗歌、散文、小说类文本;这些具有南理工文化底蕴和辨识度的优秀文学作品,彰显友爱团结和谐明朗的正能量。尤其令人欣慰的,是众多南理工学子,缘于心底深深的热爱,自发而自觉地成为此次征稿的主力军。经由知名诗人、作家、评论家组成的评委会认真评选,大赛最终评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2名,优秀奖29名。本书即为“大美二月兰”原创诗文征集大赛作品集粹。因名额所限,不少应征佳作未能进入获奖名单,聊可慰者,是它们得以在本书中汇编、展示,略补遗珠之憾。

   科技与人文相交相融、和谐并生,乃是现代学人孜孜以求的境界。从爱因斯坦、杨振宁等多才多艺的科学大师身上,我们能够充分领略到这种文理互渗的魅力。本书所收作品,往往笔调洒脱,语感不俗,行云流水般展示出一幅幅生机盎然的心灵图景,彰显当代理工学子的文采风流,体现出人性的丰富、绚丽与多元。应该说,这些作品体裁不一,面貌不一,但真诚如一,热情如一,以其活色生香七彩纷呈的艺术维度,尤其部分文本所呈现出的令人惊讶的专业性技巧和水准,明显超出了公众对一般理工科院校文学创作能力的期待。这得益于南理工近年轰轰烈烈的诗教传统的弘扬和诗歌鉴赏、文学创作类课程的广泛开设,得益于校方对诗歌事业和文学事业的强力支持。书中所收诗文,没有空泛地诠释口号,没有生硬地贴近主旋律,而是以真情的流露和诚意的表达为旨归,尽展作者的浪漫想象与明敏多思,委实可圈可点。的确,诗歌教育、文学教育是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智能、情感、身心健康等素质的提高,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早已被有识之士纳入高教体系之中。而富含诗歌教育、文学教育特征的人文素质教育,势必会成为一所高水平大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和显在标志。

   特别需要致谢的,是我校年近九旬的汤瀚宇先生、年逾八旬的文思(吴宗文)先生、知名女科学家车文荃教授及二月兰诗社部分骨干成员,作为此次活动的特邀参赛嘉宾,向大赛组委会欣然呈送了各自的诗文。他们的加盟,有力地提升了本次大赛的品位、档次和内涵,令人感动。书中一并收录了这些佳作,读者尽可从中领略其辞采风韵。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大美二月兰,清芳恒久远。相信南京理工大学的明天会更加美好灿烂。
 

2016年1月,紫金山下
 
移动客户端
扫描登录手机 WAP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