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设为首页|联系我们

乡愁是人类情感的一种归属——韩丽晴乡愁散文《意思》作品分享会在南京举行

2017-09-29 21:46:01      来源:江苏散文网      人气:4563


 
   2017年9月28日上午,韩丽晴的乡愁散文《意思》作品分享会在南京举行。江苏省散文学会在宁的领导成员和其他嘉宾及读者代表对《意思》一书进行了真诚、热烈的讨论。


   《意思》一书的责任编辑高为介绍说:韩丽晴散文的创作特色为“清写作”,即气清、情清、心清,文字清灵,行文优雅,是慢阅读的典型文本。高为还向大家介绍了该书的编辑和出版过程。在纸媒阅读普遍走低的情况下,《意思》的出版发行都比较顺利。据其出版社营销部同事说,书发行得不错。这本书和其他相关书籍一起,得到了天津市委宣传部的资金支持。

   《天津文学》主编、国家一级作家张映勤与韩丽晴是近二十年的朋友。在他印象中,韩丽晴沉稳优雅、性格安静、感情细腻、善于思考。她的文字有才情、有心智、有特点,平实之中闪烁着智慧光华。她作品不多,写作只是为了真实记录自己的感受、思考,从不硬写,似乎也不是为了发表。这说明她珍惜自己的羽毛,写作力求精致,重质轻量,不赶时髦,不好热闹,显得有些孤傲。然而,韩丽晴的作品依然会得到有心人的喜欢,远的不说,今年发表在《天津文学》的《热潮》就被《海外文摘》全文转载,《意思》的发行也很不错,都证明好作品不用炒作,也是有市场的。韩丽晴散文最吸引张映勤的,是她的语言,清丽温婉,淡雅精致,有一种脱俗的澄澈明净和真淳质朴。即使是源于琐事的思绪,在她笔下,也能生发出女人特有的道德之美,以及不为流俗所动的品格。在文学语言日见粗陋不堪的当下文坛,她的文字因此显得与众不同、独树一帜。



   三江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院长、文学评论家海马则从大背景出发,认为在中国,乡土文学由来已久,从现当代文学史的角度来说,其取得的成绩似乎也是最大。韩丽晴的《意思》不仅与“里下河文学”有着某种勾连,亦是当代乡土文学中的优秀之作。

   旅游文化作家汤全明眼里的韩丽晴,是一个坚守文学阵地、多年笔耕不辍、有人文理想的文化人。她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用看似云淡风轻、却又饱蘸深情的笔墨,准确、细腻地表达出故乡的美景、动人的风情。


 

   与会者一致认为,近年来,大大小小散文家的作品出得不少,值得由衷赞叹的却委实不多。韩丽晴像捧出一颗心一样,将这本《意思》捧到众人面前,让人不由感叹:这真是一部很有特色的好作品。它是写给光阴的书。轻缓而清淡的细节,清澈而质朴的情感,组成了一系列关于时间流淌过乡村生活的故事。乡村生活,是大多数中国人的共同记忆。作者在这样的记忆里,叙述的不仅是故事,更是一种生活秩序、情感秩序。秩序里那种规律性的东西,随着乡村的消失,迁移到当下人的生活中,重新建立了起来,以眺望远方的方式,守望已逝的乡愁。





 

   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江苏省散文学会会长姜琍敏,用优美如散文的文字评品《意思》:其文字颇见功力。一看就是时间、性格、学养等共振的产物,是有意历练、磨砺,而又脱出窠臼,不着斧痕的老到文字。表面上平和冲淡,内里却很见风骨。读来仿佛看得见作者的心田之花,摇曳多姿;又像听见林间小溪,涓涓不息;亦如雪夜对友长侃,灯花熠熠。姜琍敏认为:韩丽晴的散文写作凸显了女性最重要的特性——优雅。同时,她从不泛泛而写,也不随波逐流,不娇情,不做作,行文处流溢出来的文化和哲学思辨,以及独到见识,在同性作家中难能可贵。特别值得强调的是,韩丽晴能满怀真情,俯下身段,抓起故乡的泥土,把对乡村、对土地、对乡亲和乡愁的深切关注,揉和着自己的血脉与感情,化为一篇篇活色生香的乡镇风情图卷,其间还交融着人文世情。“乡村,没有坏。每一个坏,都让你不忍心指责,只能深深同情。”她的悲悯情怀,从心灵深处自然流淌,令人读来亲切、震撼、深受启迪。   




 
                  
   作品分享会还邀请了江苏省作协顾问、江苏省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周桐凎,江苏省妇联新媒体中心主任邱菊出席会议并讲话。文化编辑赵莹也代表部分媒体和读者做了发言。
移动客户端
扫描登录手机 WAP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