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设为首页|联系我们

凌龙华(苏州):寒露寒丝丝,重阳暖洋洋

2016/10/10 21:31:00      来源:江苏散文网      人气:2695

  “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是秋雨声,送来了节令“寒露”;推开高楼的窗,风急云低,寒丝丝。

   2016丙申寒露,公历10月8日,农历九月初八。晨,气温“跌入”摄氏20度。一路穿过来的T恤短衫,看来可收藏了。

   “战地黄花分外香”。九九重阳节在明日,接踵而至,但菊花盛开似乎还有一程等待。

   也好,且郊行。雨早歇,而风不止。空气清新,凉爽。

   久驻心田的稻田,寒露时节,颖尖挺,颗粒饱满,沉甸甸金灿灿,呈展出一副“笑弯了腰”的憨态。待到“霜降”,收割归仓,新米好滋味!

   田垅上的黄豆,集束饱绽,豆荚上的毛,经秋风一刷,根根竖起,令人联想大闸蟹的金爪刚毛。此际的“毛豆”,最宜制作“熏青豆”,一种吴江震泽地区饶有风味的茶点品。

   忽见苎麻。粉色的喇叭花,单纯又单薄。枝上的花果一簇簇,像托举的小宝塔,别致而紧致。这些花果啊,让我忍不住忆起乡村童年。那时的孩子大多吃过一种俗称“宝塔糖”的驱虫药。而吃这些“宝塔糖”时,乡场上正进行着让孩子们着迷的副业生产——剥苎麻、纺麻绳。苎麻剥去皮,成光溜溜的小光棍,孩子们抢着作木马骑。而大人们则开始调笑一个绰号叫“麻皮”的青头光棍。那时,天高气爽,顽童快乐,被调笑的光棍汉竟也忘却了烦恼,被关注历来就是价值。

   “好作新诗继桑苎,垂虹秋色满东南。”宋代大书法家米芾的一首《吴江垂虹亭作》,再次点明绩麻时节好景象。伫立垂虹桥遗址畔,一岸垂柳,满池清涟,不觉视线飞扬而思绪荡漾。

   柳半老,荷半枯,蓬勃昂扬的是芦苇。青青翠翠,一竿竿,竖起飘柔的须穗,似缨络,似秋日骄傲高举的羊尾巴,唰——唰唰,唰唰——唰,听令似地展示风的形象,一阵阵,一层层。芦苇优雅的别称为“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是《诗经》中的经典“起兴”,也是最富诗情画意的艺术氛围。

   如果说菱叶是飘零水面的枫叶,那么枫叶则为吟诵秋思的片片诗页。未经霜打,此刻,均玲珑且显清浅。严格地讲,眼前的“枫”乃槭树,叶济济,有的殷红,有的碧绿,它们在守望深秋拼却一醉的霜染?

   茨菇,江南“水八仙”之一,感觉跟水土特别亲近。寒露时节,叶厚茎粗,可是在为计划经济年代的年终“美味”奋斗到底?宽大而卵形的叶,让人遐想冬日茨菇烧肉的丰腴甘甜。

   梧桐知秋,银杏感秋,落叶金黄,生命怡然;枇杷叶依然俨绿,而广玉兰叶不免憔悴。秋日意境中,松树、杉树,格外沉静,针形的、羽状的叶,似工笔画出,蜡封一般,夕照一映,隐隐透现印象派油画风格。女贞枝头缀满青花果粒,香樟那令人生厌的“墨果滴”不再突袭?

   桂花飘香。金秋的“花信”,必须是金桂银桂。金桂花胜丹,银桂花似霰,一簇簇一球球一处处,如满天星洒落满枝头。那香,浓浓的,甜甜的,不经蜂酿已经成蜜?恍惚中,洞庭东山的蓼红橘浮现眼前。秋日催发“收”,而秋寒凝结甜。

   “露寒而冷,将欲凝结,故名寒露。”作为仲秋“白露”节气的深度深化,“寒露”的下续为“霜降”,那是秋季的终结。元吴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露寒物候:“初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鸿雁来宾”,先至者为主,后至者为宾,秋来鸟南度,寒露时节迁徙的雁自然为后至之宾;“宾”亦作“滨”,水际也,可能更切近而好解。“雀入大水为蛤”,神话色彩中渲染了秋寒之肃杀。古人直觉深秋鸟雀少见而海边蛤蜊猛增,猜测是雀潜水化蛤了,异想天开,哈哈一笑!“菊有黄华”,华即“花”,“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无疑是飒飒金秋的英姿写照,也是君子品质的高洁象征,想象“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气象,该是何其辉煌灿烂!

   “持螯饮酒菊花天。”有美酒,有螃蟹宴,秋味还寡淡吗?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寒露重阳节,插茱萸,赏秋菊,登高望远,贺寿延年,朗朗秋兴不亦其乐融融?
移动客户端
扫描登录手机 WAP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