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每一位真正诗人的作品都是心灵的吟唱和生命的呐喊,那么已故石林先生的许多可以传世的篇章,其心灵的吟唱多是雄浑和深沉的交响(庄严语)。
石林先生身兼学者、音乐家和书法家,于诸多艺术领域有着资深研究和很高造诣。先生早年投身革命,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半生戎马,先生将民族解放的热望与激情以诗、词和曲表现出来,这一时期创作的《上弦月》、《海上行》、《海上的歌唱》、《江南竹》和《我们高声歌唱中国共产党》等歌曲,响彻硝烟弥漫的战场。1957年,先生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低谷中的先生依然深情地热爱着祖国和家乡。石老是我的恩师,而今先生竟已离开十六个年头。追踪先生的脚步,沿着先生斑驳可见的履痕(石林老著有《履痕集》),抚诵那些美丽而隽永的诗篇。
先生生于泰州,长期求学战斗在苏北,“苏北水乡”是先生的故里。无论战争年代或和平时期,先生“爱家乡”的情愫总是那么幽邃。读他的诗、词和曲,感觉是从家乡溱湖里捞出来的,干净、水淋又鲜嫩。譬如《凤凰》《渔船送我进水乡》《思悠悠水悠悠》《水荡里飘出甜蜜的歌》《访溱潼》《乡思在扬州》《再见吧,故乡》等歌曲,真是不可尽数。“莫道江南花似锦,溱潼水国胜江南”,这佳句已成今日溱潼的名片,乡人之口头语。
1995年,先生应乡邀观摩溱潼会船节,斯情斯意让先生心绪翻涌,遂有《调寄江南好•溱湖美》,如今已是脍炙人口。1998年6月,先生写下音乐生涯中最后一首歌曲《把甜蜜留下》。语言素朴,旋律舒缓,真是曲为心声:
人生多坎坷,
征途多曲折,
春风已绿众人家,
几道冰河几番雪。
啊,
我是秋声,
我是落叶,
愿为人间留下甜蜜。
2001年,乡人欲为高二适《秦潼道上闻子规》谱曲时,首先想到先生,大家认为石老最能会心书家高二适的“近乡情更怯”。其年5月,先生欣然应允。至6月,《秦潼道上闻子规》的曲调已成。满纸的音韵、满纸的旋律、满纸的乡愁。那铿锵、沉厚中的高昂,就是先生对高二适诗歌、人格及书法的知音所在。“……肠断一声秦湖水,何事将归不问家,不问家,不问家,不问家”,谁曾想竟也成了先生的生命绝唱。11月9日晨,先生走完81载人生,留下“爱家乡”和“不问家”的遗响。
漫漫人生路,先生以不遏的激情和深厚的学养一次次反哺那遥遥的故乡。在这条路上,先生的弟子们都难忘他温和的神情。在先生众多的弟子中我最不才,却也濡染了他做人做事的品性。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与先生一见如故。尔后多少年的屡屡问学中,我从未见先生的一次愠色,也从未听到先生对同道的一句微词。对我们这样的后生晚辈,先生总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回想起来,至今温暖依旧。如今,先生早已远去,独处时我还会想,一个那样聪慧的人享过鲜花美酒,却也尝过倾轧和猜忌,如何能如此之“平静”?坦途上的风景固然美好,可是风雨之下,先生如何饮下屈辱隐忍向前?天命之年后,我终于隐约理解到先生之不凡,那个有担当、果敢又坚韧的大写的人!
了解如斯背景,赏读《调寄江南好·溱湖美》,但见缥缈的烟云、晓雾和晚霞,渔舟、亲人和美酒历历于前,浪拍和鲜鱼跳蹦在耳鼓。先生笔底的溱湖,美在动静的张驰,在色彩跳跃的斑斓,更在亲人的祝福和吐嘱。经历风和雨,先生唯有在亲老乡人这里得到放松;人生中的伤痛,也只有在家乡厚土中得到温慰!
原来,先生的“溱湖美”就是那难以消抹的乡愁啊。
乡愁是什么?
《诗经》:“淇水悠悠,桧楫松舟,驾言出游,以写我忧”,是乡愁;杜甫:“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是乡愁;李清照:“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是乡愁;寓居溱潼蒋鹿潭的“愁余,空把乡心寄雁”,是乡愁;鲁迅:“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是乡愁;高二适:“肠断一声秦湖水,何事将归不问家”,是乡愁;贺敬之:“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是乡愁,乡愁还有余光中的“邮票、船票、坟茔、海湾”……
乡愁是“北京的京腔”,是“东北的大豆高粱”和“陕北的窑洞”,乡愁也是“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古今中外的乡愁啊!
而今,先生留给家乡的《调寄江南好·溱湖美》诗稿,偎于溱湖之畔,被镌为辉煌的巨石诗篇,涤亮每个客人的眼眸。
五湖四海的旅行者,巨石之诗溱湖边等你。当你伫立在它面前,和着溱湖的水声和桨声,吟诵着这样的诗篇,可曾勾起你那深处的乡愁?
慈母手中线,缝补的岁月才那么好看;老屋的炊烟,亲人的呼唤依然那么温暖;乡愁是门前小桥流水,蹦跳的童年在心中撒欢;老家树上的鸟窝,年年梦里孵化出春天。乡愁就是你离开后还很想念。
读先生《溱湖美》,乡愁氤氲,漫上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