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设为首页|联系我们

蒯天:宜兴有个王家新

2016-10-02 20:40:40      来源:江苏散文网      人气:2684

    此王家新并非是书家王家新也。

    认识王家新完全是“无心插柳”,是一个意外的收获。2014年5月我在筹建“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之际,想到各地走走,了解一下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情况,在宜兴时,朋友告诉我,想了解传统文化必须到紫砂工艺一厂看一看,那里的传统具有代表性,再说来宜兴不到工艺一厂,等于没来宜兴。朋友的劝说使我对紫砂工艺一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而一到现场,还是吓一跳,果真是紫砂艺术大师汇集的地方,大师工作室一个挨着一个,紫砂艺术作品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

    早就听说在宜兴,紫砂大师的门槛似乎高不可攀,尤其这几年,宜兴紫砂壶价格年年攀升,国家级大师的作品更是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平心而论,我对此有一种敬畏之心,所以,我在这里只是在大师们工作室窗外观看,未敢进室内打扰。但在一家店面前,一幅书法作品“壶道砂艺”吸引了我,作品笔法太过熟悉,使我情不自禁地走进店内。室内布置得古朴雅致,紫砂壶静静地陈列在橱窗内,形质优美,颜色古雅,每一把都做工精细。再近看那幅吸引我的书法作品“壶道砂艺”,充盈着儒雅的气息、从容的气度和正大的气象,一看作品落款原来是好友书家王家新的大作,果然不同凡响。店主见我进来非常热情地递上名片,一看名字“王家新”,不禁让我疑问又起?店主好像看透了我的心事,笑道:“字不是我写的,是北京书法家王家新写的,我是做壶的,也叫王家新”,也许是我们共同认识书家王家新的原因,片刻间便让我们顿生几分亲近。

    王家新见我一直在看他的作品,略略显得有些局促,不好意思地说:我的壶做的一般,我师傅的壶做得好。朴实的话语,却一下子打动了我,当今社会还有几人能像他这样谦虚的,毕竟他这是要靠卖壶维生的呀?再看他的作品,拙然大度,件件作品几乎都有自己的创作理念,有自己的独特想法,充满着思想和激情,因此,欣赏他的作品,你会振奋,会眼前一亮。让我感到意外的是,他的作品渗透出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他将自身对传统的理解,与当代审美趋势相糅合,使得每件作品都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散发出独特的美感。

    见我看得更认真了,王家新忙说,我的作品不好,还在学习阶段,我带你去看大师的作品,真是盛情难却。一下午的时间,他关了店门,专门带我这个刚刚认识的朋友,参观了紫砂工艺一厂陈列室,又看了古龙窑,还去了紫砂博物馆,真让我大饱眼福,让我对紫砂艺术有了深入的了解。真诚、朴实、憨厚的王家新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大有相见恨晚的味道。有缘千里来相会,许是我们的缘分,虽是刚刚认识,却能彼此侃侃而谈,谈紫砂壶,却又不囿于紫砂壶,一路之上,我们俩人对传统文化现代文化的见解竟有着许多的相似之处。事后,在一次活动中,我结识几位紫砂工艺大师,我向他们谈起过王家新,大师们对王家新的人品,制壶技术都给予了很高的点赞。有人曾这样评价:王家新善于运用简约、概括、抽象等手法来塑造反映人们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的形体,通过点、线、面的合理结合,抓住紫砂壶或丰满或纤巧或大方或雅致的不同特征,形神统一,内外相谐,赋予紫砂壶鲜活的生命力。

    2015年3月28日,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在南京召开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王家新作为代表出席代表大会,在这次会上他当选紫砂行业唯一一位理事。

    事后,虽然我们没有谋面,但相互诚挚的友情却始终如一,我时刻关注王家新,王家新为人低调,很少见到有关报道他个人的文字,仅有的消息就是在报刊上看到他作品获奖的简讯,每次看到这些,我都会向他发一个短信或者微信以表祝贺。

    今年9月26日我再次来到宜兴,又见到了王家新。室内布置依旧古朴,陈列在展柜内的除了一些紫砂壶外,更有一张张获奖证书夺人眼球。这些证书验证着王家新的成长过程,王家新的身份变了,从以前的紫砂工艺师提升到现在的高级工艺师,他的壶价变了,以前一把壶卖几千元,现在一把卖几万元,但他的人没有变,还是那样真诚、朴实、憨厚、热情,他力邀我去看看他们那儿的天然氧吧“油车水库”。我无法拒绝这份真诚,漫步在水库边的步行道上,夕阳灿金,秋风爽利,远处青山叠翠,近处碧波微澜,让人心境开阔、块垒顿消。置身于这天地美景间,王家新向我讲起了他做壶的经历。
1987年,王家新离开学校,进入紫砂工艺一厂,在高级工艺美术师储集泉师傅的言传身教下,与紫砂结下了不解情缘。王家新告诉我,当时他被分到紫砂工艺一厂时,其实并不喜欢做壶这份工作,完全是为了工作而工作,到99年紫砂工艺一厂实行企业改制,许多工艺师走向市场,接受市场检验,为了生存的需要,他才开始认真学习做壶。深入之后方觉美妙无求,从那以后,王家新开始慢慢融入到了紫砂高雅而不失华丽,端庄而不失曼妙,素净而不失清秀的温纯气息中来,开始了紫砂漫漫长路的上下求索。

    每个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时间是磨合一切的良药,王家新现在的成功亦是源于时间的磨砺。与紫砂形影相伴的30年来,王家新一直擅长的是启蒙时期跟随师傅制作的光素壶。根据自己心直口快的性格特征,王家新选择了做方器,因为方器能给人以阳刚、强劲的感觉。

    无论是做方器抑或是其他,王家新都在师父储集泉的影响下不断成长。受师父的影响,王家新继承了师父传统的风格,师父的言传身教让王家新受益匪浅。关于紫砂的各种专刊王家新收集了很多,尽管各种图片将紫砂作品彰显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但图片始终敌不过实物带来的视觉效果,很多紫砂作品的神韵在图片上是无法窥探得到的,所以他经常到紫砂工艺一厂陈列室里,一遍遍研究许许多多工艺大师不同年份的收藏品,细细揣摩,百看不厌,从中吸取体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果真是看一次就有一次收获。

    随着自己领悟的不断加深,王家新也在自己的作品上有了一定的建树。作为当代陶艺界的后起之秀,王家新的成功也并非一日之谈,他也曾经历过一段迷茫的岁月。当时,王家新对壶嘴的研究并不是很透彻,无论怎么做怎么修缮,他总是难以把握壶嘴流线的畅通。后来在师父储集泉的指导下,王家新才茅塞顿开。他又经过长时间反复摸索,无论从壶嘴流线的通畅还是细部的提炼,终于将这一作品的精华熔炼到极致。仅仅是一个小小的细节,经过师父的指导和自己的苦心钻研,紫砂壶的神韵便尽态极妍,王家新因此也得到了同行的赞许。

    “十年磨一剑”,成功绝非偶然,王家新用三十年的时间缔造了自己的成长,锻造了自己在“紫砂”路上的漫漫情丝。王家新和我谈起他下一步的发展,王家新想将自己在学校里所学到的美术知识,加之自己的领悟,以及自己在生活中所看到的作品中的精华部分,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来。王家新认为,紫砂壶的观赏性不仅在其造型之美,更多的追求是蕴涵于造型之中的一种“神韵”,也就是中国画所追求的“气韵生动”的意境,把这些全都收纳到作品中来,才能形成好的作品。

    王家新还告诉我,鉴别一把好壶,首先要看它的整体符不符合美感,其次是看这把壶整体的协调性以及它的泥料,最后是看它的功,只要抓住这三个点,就可以准确地鉴别这把壶是不是一把好壶。

    陶艺路漫漫,王家新将所有的热情倾注到“紫砂”上来,他将用自己的热情熔铸一件件震人心弦的艺术品。

 
                     2016年10月1日晚9点于天乐轩
移动客户端
扫描登录手机 WAP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