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烧烤模式下,人们大多依赖空调降温,这种方法方便、爽快,但费电、不经济,时间久了还容易患空调病。游泳也是纳凉的一种方式,但上游泳馆花钱不说,且人多,似下饺子,卫生状况也令人担忧;去野泳吧,不仅安全没有保障,而且水质令人望而却步。想想我们儿时,虽然没有电扇,更没有空调,但借助大自然的恩赐,同样消暑避夏。
享受裸泳
夏日的中午,火辣辣的太阳光毫不吝惜地刺向大地,照得大地热浪翻滚,各种农作物的叶子蔫了,无精打采地耷拉着;路上没有了行人,地里见不到劳作的农民。空气似乎凝固了,乡间一片沉寂,压抑的人透不过气来。只有那些不知疲倦的知了,躲在树叶下不停地叫着,听着让人心烦。
每天午饭后,同村的小伙伴会不约而同地到河里游泳。那时河水清澈见底,河底没有淤泥,水下淤泥用作沤肥,萳泥将河底刮得干干净净。我们来到河边,迫不及待地将粗布衣裤脱下扔在岸边,光着身子,扑通扑通地跳入河中,一个猛子扎下去,使整个身体浸在水中,凉爽极了。此时,我们早就忘记了大人们的告诫。大人告诉我们,下水之前先将水撩起湿身,慢慢地降下体温后再入水,以免得病。大人毕竟经历得多,有经验也有教训,当流着汗的身体下水,犹如烧红的铁棍淬火,一个激灵,开着的汗腺口突然关闭,汗就出不来。夏日一旦闭汗,会导致有汗无法排除体外,使体内毒素增加,时间长了容易引起其他病变。可我们为了图凉快,哪里还顾得上这些,早把大人们的忠告抛到了九霄云外。
待凉爽缓过劲来,小伙伴们开始在水中尽情地玩耍。先是比赛谁游得快,谁潜水时间长;后是打起水仗,推起水浪扑向对方,使对方睁不开眼;再后来就有点恶作剧了,潜入水下,悄悄地游到对方身下,或趁其不备,将其拖入水下,或猛然跃起,突袭对方,使其无力还击,吓退对方。这些玩腻了,就玩跳水。跳水一般选择在船上往水中跳。生产队的船停在河浜里,那里水深,有利于跳水。胆大的小伙伴脚蹬船帮跃起,双手前伸,身体斜着窜入水中;我不敢,怕呛水,身体直直跳起纵入水中,冰棍式跳法。胆大的小伙伴嫌船的高度不够,跳着不过瘾,便来到小桥上往下跳。我站在桥面上往下看,离水面那么远,两条腿直发抖,只好退到旁边看他们跳。胆大的小伙伴越跳越来劲,跳下起爬上来再跳,反反复复,像着了魔一样。见他们跳的那么带劲,我跃跃欲试,再次走上桥面,可往下一看,又胆怯了,往后缩着。见我往后退,一个小伙伴猛地将我一推,随着一声“下去吧”,我一个踉跄跌了下去。由于没有准备,入水时身体斜着钻了下去。弄巧成拙,原来从高空下去是那么恍惚、飘逸,斜着入水是那么轻盈、洒脱,难怪小伙伴们乐此不疲。玩累了,我们要么伸展四肢,躺在水面上仰泳,慢慢地蹬腿,轻轻地摆臂,放松着身心;要么游到浅滩处,站立水中歇息,双手还得不停地向下压着水,以免身体浮起来。休息过后,便开始捕鱼捉蟹,准备着晚餐的美食。就这样,我们玩着、捉着鱼蟹,常常忘记了时间,等到大人喊了、找了才上岸回家。整个暑假的下午,我们基本上都在泡河中,享受着水中的凉意和乐趣。
追风乘凉
立秋后,大人们是不允许我们再下河游泳的,说是秋后水下凉,容易得病,可老天仍不依不饶,秋老虎不断地发威,热得让人寝食难安。不过老天还算公平,在投下光热的同时,也降下阵阵清风,供人们纳凉。
每天早上起来,太阳还没有升高,太阳光还没有那么狠毒,我便拿出矮凳,坐在弄堂里,弄堂风一阵一阵地送来凉爽。我或做暑假作业,或做母亲交给类似剥毛豆等的家务。当风吹来时,我抬起头迎了上去,微风扑面,好惬意。午后,随着气温升高,风似乎也歇息停摆了,让人有一种窒息的感觉。此时,大人们也都找阴凉的地方午睡,去的最多的是竹园。那个时候家家屋后都有一片自家种的竹园。我家的竹园在村的西边,那里有几户人家的竹园连在一起,种的都是高大的毛竹,成片的竹园遮阳面积大,生产大队经常在那里召开社员大会。因为竹园离家有一段距离,所以我有时就在自家屋外的树荫下午睡。躺在芦席上,高大的楝树叶虽然遮挡了太阳光的直射,阴凉了许多,但身体依然感觉不爽。少卿,一阵风刮过,顿觉凉爽袭来,不由自主地深吸一口气,直凉到心底,浑身轻松了许多。随着阵阵微风吹拂,我慢慢地睡着了,渐渐地进入梦乡。忽然间,睡梦中感觉面部热烘烘的,睁开眼一看,原来太阳在空中移动,光线透过楝树叶的缝隙钻了进来,照在我的脸上。于是,我爬起来,挪动芦席,放到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再次躺下。老天爷大概看我还没有睡够,便拨来一片乌云,太阳公公乖乖地躲到了云层后面,气温明显下降,凉意浓浓,我再次进入梦乡。除了树荫下追风纳凉外,我和小伙伴经常到生产队用牛抽水的牛车棚里玩耍、小憩。牛车棚顶有稻草覆盖,将太阳光隔离在外,里面的温度要比外面低很多。由于牛车棚在河沿上,四周空旷,没有遮挡物,不管什么方向的风都能吹进来。我们先是推着车盘转,待转速起来后,便跳上去,依靠车盘转动的惯性享受自行转动的乐趣,等到转速慢下来,跳下去再次推动车盘,就这样循环往复地推着、转着、玩着。玩够了,大家都静静地躺在车盘上,领略着送爽的秋风,一起走进梦里。
沐浴夜露
太阳西下,农家人将饭桌搬到屋外的场地上吃晚饭。那个时候吃饭简单,主食以米饭为主,里面掺杂着或麦麸或麦片或胡萝卜块,虽然是现在倡导粗细搭配的养生之食,可不好吃,难于咽下。那个时候粮食紧缺,无奈而为之。菜肴以素为主,都是自产的绿色、环保蔬菜,也常常能吃到自己去捕捉的野生鱼蟹虾和黄鳝等。
夏天的晚上,一轮弯月当空,繁星闪耀,天空没有一点风,大地还冒着热气。晚饭后,父亲会搬出两只长条凳,搁上门板,加上吃饭桌,一家人分别就坐在上面乘凉,一人一把蒲扇摇着,享受着自己制造的凉风。蒲扇的外延是用布条封住的,以免蒲扇豁口开裂。那个时候没有钱买蚊香、驱蚊剂,为了防止蚊虫叮咬,母亲会在场地上放一把稻草,再撒上农药六六粉,点燃后人感觉有点刺鼻,蚊虫却避而远之,不会来袭。有邻居渡着方步,摇着蒲扇过来串门,母亲会从屋里搬出凳子,让邻居坐着聊天。我在饭桌上一会儿坐着,一会躺着,听着大人们海聊,上至天文地理,下至鸡毛蒜皮,横至家长里短,纵至历代趣闻。在这种场合,我听到了牛郎织女、嫦娥玉兔的传说;听说了杨门女将、武松打虎的故事;耳闻了地主与长工的历史……
每晚乘凉,总会有宵夜吃。香瓜、西瓜、芦粟、玉米等隔天轮番上阵,这些都是晚饭前父母从自留地里采摘回来的。芦粟,学名叫糖高粱,我们称芦穄,是高粱的一个变种,秆是甜的,酷似甘蔗。嫩玉米早早就放在灶上的铁锅里煮,会煮很长时间,灶肚里架着树棍,不需要常去添柴。煮熟后出锅晾着,稠稠的玉米汁黏在玉米棒上。吃时,先吸尽汁再啃棒子。西瓜也是提前吊在井里的,捞上来吃时冰凉冰凉的。
夜深了,起露水了,天气有了一丝凉意,父母催促我进屋睡觉。我知道屋里还很热,没有动身。母亲看我没有进屋的意思,便拿出粗布被单要我盖上,并告诉我,露水上来了,会着凉伤身的,嘱咐我早点回屋睡。我独自一人躺在饭桌上仰望天空,忽然发现天空竟是那么的宽旷,我努力地在寻找它的边际;月亮是那么的明亮,我努力地在寻找里面的桂树、玉兔和嫦娥;星星是那么的多,不停地眨巴着眼睛,忽闪忽闪,我按照大人们讲的方法,努力地在寻找那颗明亮的北斗星。忽然,一道亮光刺破天空,原来是流星划过。看着找着,一阵又一阵轻风徐徐而来,夹带着露水,柔柔的、凉凉的,象绢绢细水流过,荡涤掉地表的余热,也拂去我身体表面的热量。不知不觉中我睡着了,等到醒来时,天亮了,曙光在东方冉冉升起。我知道,新的一天的高温又将来临,人们将再次想着法子去度过那热不可耐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