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设为首页|联系我们

王向东:应有翰墨润文心 ——仲向阳《笔端文心》序

2016-08-29 20:30:52      来源:江苏省散文学会      人气:3107

    向阳先生这本《笔端文心》,我看是他的心路历程。向阳先生是书法名家。时下名人出书,装帧豪华,包装精美。书未到手,一股高傲的贵族气迎面而来,挥之不去。可惜内容平平,耐读的实在太少。大多是依名命篇,读者翻过之后,不免觉得有点“水”气,慢慢也就只好敬其名而远其书。读向阳先生这本《笔端文心》,我的感觉与此不同。他这本书,因为没有沾染名人气,而倍觉大气。

    何以见得?

    向阳先生是书法家。他这个“家”,不是虚称,不是恭维,是他自己几十年如一日,一步一步下功夫努力得来的。他这个“家”,从何处起步?他说他有过一本特殊的《书法集锦》。参加工作以后,阅读报纸杂志,只要看到上面登载的书法作品,就设法剪贴起来。一张废报纸,一本旧杂志,别人随手扔掉了,他却要仔细检查一番,看看有无可取的“墨宝”。久而久之,厚厚一册《书法集锦》,尽管粗糙而简陋,却成为他的宝贝。靠这本《书法集锦》,他还找到一些书法家,向他们写信求教,建立起师生之情,终成忘年之交。这本《书法集锦》是他起家的“密档”,他却拿出来和读者分享。这就可以看出他始终是个老实人。书法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来不得一点虚的。他把几十年工夫投入进去,不囿琐屑,不惊顺逆,不求速成,不务虚名,做的是老老实实的学问。他说:“走到目前,到底自己能不能算得上书法界的‘同道’,写出的东西能不能算得上书法作品,有时也在自我衡量。无论从书法技法的掌握还是从书法专业需要的学识修养来讲,我都差距很远。”他又说:“我不是‘书法家’,只能算是一名努力迈向书法领域的求索者。”就凭这种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精神,我看他一定能够攀上自己心中的书法神峰。这就是他的“翰墨情愫”,如此朴实,如此坦诚。他就像那个不声不响苦苦前行的蜀鄙之僧。而那些毫无自知之明的名人,可能自吹自擂手段了得,却可惜永远也到不了万众向往的南海。

    向阳先生是书法家。书法追求的是线条、结构、篇幅之间的和谐。有和谐的线条、和谐的结构、和谐的篇幅,才能进入大美的境界。换言之,书法追求和谐,追求美。这个美,是真善美的美。刘诜《跋文信公〈和东坡赤壁词〉后》说:“昔朱文公少时尝学曹《表》,刘共父学《鹿脯帖》。文公以其字画古诮之。共父谓:‘予所学者唐之忠臣,公所学者簒贼,何论古今。’文公终身以为愧。”朱熹学习书法,学的是曹操的字。曹操也是一位大书法家。刘珙斥曹操为“簒贼”,是那个时代的认识。而朱熹能够“终身以为愧”,说明他心中自有其真善美的标准。说书法家不关心世事,不过是浅薄无知的妄说。因此,看到向阳先生在“翰墨情愫”这一辑内容之外,还另有“世相微言”、“往事感忆”、“职场心语”几部分作品,我相当震动。其中不少文章,当初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媒体发表的时候,我就认真拜读过。他寄给《新华日报》的作品,我更是名副其实的第一读者。作为书法家的他,始终关注时代、关注生活、关注亲情,他所追求的和谐、追求的美,其实有更宽广的空间。今天的书画界,已经很少见到有人关注世相百态,很少见到有人关注职场生态,更很少见到有人对陈年旧事不打折扣的真实回忆。我曾经读过陈丹青一本《多余的素材》,很敬佩作者的智慧。现在再读向阳先生这本《笔端文心》,我为他的见识之明、担当之重、探求之深、情义之厚而感动不已。我分明感受到他那真诚的心。

    先说他的见识之明。他那篇《说“胆”》,说改革开放需要人敢想敢干,敢担风险,可是有些人对“胆”的理解却偏了。他们把敢拿回扣、敢收谢礼认为是“有胆”,有人“甚至用敢不敢铺张浪费、营私舞弊这一类放弃原则的事情”,来衡量胆量之大小。而他却旗帜鲜明地认为,这是“大错特错”。文章说:“改革也好,搞活也罢,遵纪守法从来都是最基本的要求。所以,为了社会主义经济真正的繁荣振兴,我们在法纪和原则面前,不妨‘胆小’一些。”这是他在1991年10月发表的文章。这种观点放在25年之后的今天,依然掷地有声。从内容说,他的文章有关注民间疾苦的,如《何须一律盖楼房》;有批评官场弊病的,如《“造现场”与“选现场”》、《仅有检查还不够》;有反对贪污腐败的,如《“东窗事发”之前》、《还要提倡自我监督》;有提倡改变作风的,如《像孔繁森那样下基层》、《勿以量力而行为耻》,等等。这都表现出他的器识,恰如甘复《山窗余稿》所说:“有出于一世人之识见,然后能为一世人所不及之文章。文章非难,识见为难尔。”再说他的担当之重。他那篇《父亲的格言手抄本》说:“父亲抄那么多格言,每一条都浅显易懂。从那时起,我也用一个小本子,专门抄录格言警句,学习其中的道理,又练习写字。”他的担当由此开始,所以才能时时提醒自己《保持“当初”那股热情》,“在坚持之中迎来新的机遇、理想的岗位、更高的台阶”。他那篇《面对关注》说:“表面上看,我们拥有一份职业,受任一个岗位,平平常常,其实在我们的背后,有那么多双亲切的目光在关注,那么多颗滚烫的心在挂念。当我们充分意识到这种真诚的关注时,我们才会在心底增添一种特殊的人生责任和动力。”他把关注变成担当,于是才有《机关干部备一本〈容易读错的字〉好》、《秘书心中也要有“听众”》这些好文章。三说他的探求之深。一篇《土瓮》,怀念的何止是童年岁月的农村生活?《父子同好》,铺陈的也不仅是父子两代的兴趣传承。那篇《对生命的信心》传递的长寿秘诀,重在“心境”。这也是一切作品“长寿”的奥秘。《知难行易》则跳出“知”难“行”难的纠缠之外,主张“多学习、多请教、多实践、多总结、多积累、多提高,让自己尽量成为‘知’、‘行’都过硬的多面手”。从《欣赏他人》,到《“拿来”文明》,再到《法国文化学习与思考》、《香港印象》,可谓“一以贯之”。四说他的情义之厚。从祖父、父母、大姑、二舅等亲人,写到《童年的小伙伴》、《村里的女孩》、《队里来的“下放户”》,一直写到《老家的草屋》、《故乡的小河》,那些活在他心里的人物,如同他在大姨家园子里“爬到杏树上边摘边吃”的滋味,永远铭刻在他的记忆之中。他对那片养育他的大苏北的黄土地,真是无限深情。而他所有的文字,都可以用那篇《让心灵洋溢和谐》的题目做总结。人兮书兮,同此真诚。书兮人兮,如此媲美。

    曾子曰:“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作为老朋友,我对向阳先生在为人为书两方面的发展,寄予厚望。我以为,那些孜孜不倦追求书法艺术而同时养成人格魅力的后起之秀,才是中国书法界的脊梁。

    谨以此文祝贺《笔端文心》出版,并诚恳地向向阳先生和读者朋友请教。
移动客户端
扫描登录手机 WAP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