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艺术报》
连日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在文艺界代表委员中引起热烈反响。大家在审议、讨论时表示,政府工作报告让人备受鼓舞,其中关于文化艺术的论述言简意赅、内涵丰富。围绕“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等话题,代表委员展开了热议。
报告中提到,用中国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全国人大代表、作家欧阳黔森表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途上,政府要面对很多现实问题,比如2020年我们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拿贵州省来说,贫困人口目前解决了650万,还有630万尚待解决。比起现实问题来,文学艺术好像是次要的问题,但对于文艺工作者来说,这是主要的问题。”报告中提出“发展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档案等事业”,欧阳黔森认为,民族复兴包括文化的复兴,文艺工作者的任务是让老百姓在精神文明上脱贫致富。一个民族,其文化的辐射力有多大,取决于文艺作品中是不是能塑造出反映本民族思想观念和优秀传统、让其他民族接纳的文艺形象。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文艺工作者应该时刻关注我们的红细胞、白细胞是不是健康,能不能抵御病毒的侵害。”他说,国家出台了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一系列相关政策,如何将其落到实处,是我们应当进一步思考的。
针对报告中提出的“要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美协主席王西京认为,要从两个方面抓起。一是少年儿童的素质教育特别是美育。不是一定要把孩子们培养成艺术家,而是主要要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美育的缺失,导致孩子们在德智体美方面发展不均衡,审美能力的缺陷也是少儿健康成长营养不良的反映。“西安是全国少儿美术教育示范基地,这几年成功组织了两届国际少儿美术节,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举办了多个少儿教育论坛,包括素质教育高峰论坛、少儿美术教育座谈会等,在这个平台上我听到很多来自社会基层各个方面对孩子们的美育有一种殷切的期待和呼声,能够感觉到少儿美育的紧迫性”。二是文艺工作者要提高自身文化素质。文艺工作者给人民提供什么样的精神食粮、是否健康,直接关系到国民文化素质。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音协管乐学会主席于海阐发了对报告中“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的理解。他说:“目前中小学对体育的重视程度要远远大于艺术教育,从场地上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来,操场可以说是每一所学校的标配,而中小学生从事艺术学习的场地是相当不足的,跳舞、器乐、书画等艺术学习很难保障,场地如此,艺术教师更是严重缺乏。”于海介绍,一些地方的艺术教师大部分是兼职,体育老师兼教音乐,还有语文老师兼上舞蹈课,如此种种导致专项创作也很难实现,小孩子演大人舞蹈的现象比比皆是。“为了发展更高质量的教育,艺术教育应该得到更高的重视。”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音协理事吴玉霞则对“教育”和“阅读”进行了综合理解,她建议为青少年编辑出版“德艺双馨——名师之道”系列丛书,将优秀艺术家的人品与艺品熔于一炉,打造成一部能够留得下、传得开的反映当代“德艺双馨”的精品力作,树立一批“全国德艺双馨艺术家”的典型,大力弘扬德艺双馨精神,为文艺事业的发展,树榜样、扬正气;同时也向社会展示优秀的艺术作品,起到引领大众文化、抵制低俗媚俗的作用。“建议采取双线结构,一条线是介绍艺术家的道德情操,一条线是对其代表作品的解读。这两条线不是平行的,而是交叉的。介绍艺术家的道德情操,重点是结合艺术创作或艺术作品,呈现艺术家的价值观与道德观。艺术作品的解读,既要充分发掘作品的艺术特色,又要发掘其中蕴含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这套丛书是为青少年度身定做的,一定要符合青少年的阅读习惯和爱好,避免空洞的道德说教,增强可读性。”
对于报告提到的“倡导全民阅读,普及科学知识”,全国人大代表、前安徽出版集团总裁、时代出版传媒公司董事长王亚非认为,全民阅读的关键是要有好的推广方法。安徽出版集团曾组织学生参观书是怎么制作的,出版普及类的图书送给学校,举办读书日等,曾做过一些尝试。王亚非说:“面向基层,比如打工者,还有中小学生,让他们能安下心来,每年读三五本书,关键在媒体的引导。要多宣传那些更有价值的书籍。作家要与读者、社会贴近,既不哗众取宠,也不故作晦涩,要以传播知识、传递文明为目的创作。环境氛围也很重要,比如旅游景点多一些相关图书作为纪念品等。有了良好的环境氛围,读者先是在群体中读书,慢慢就会养成习惯,离开了这个群体也会坚持读书。”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美协主席许钦松三四年前就在两会上提议建设美丽乡村,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改善农村公共服务”“建设美丽宜居乡村”让他眼前一亮。报告中指出深度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中西部地区中小城镇,容纳更多农民工就近就业、创业,赚钱顾家两不误。他表示:“推进文化改革发展,重在公共文化资源向基层倾斜,重在改善基层的文化沙漠化。”(记者 怡梦 丁薇 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