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设为首页|联系我们

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召开陈辽同志追思会

2016/1/17 21:46:56      来源:      人气:2156

  来源:江苏作家网
 
    2016年1月12日上午,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在省文联会议室召开陈辽同志追思会。省作协副主席、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汪政,省文联副主席、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刘旭东,省内著名专家学者董健、陈方树、陆建华、苏支超、黄毓璜、徐兆淮、庞瑞垠、储福金、周正章、吴心海、董宁文以及陈辽同志的战友李维健,长女武云茹和次女陈薇,新闻媒体记者参加了追思会。 

  汪政主持追思会,他首先介绍了陈辽同志的生平。他说,陈辽同志1945年参加革命工作,1951年开始发表理论文章,从事文学评论六十余年,成就卓著,对江苏文学界几代人的成长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对江苏文学批评界良好局面的形成功不可没。今天,我们追思陈辽老师,学习他的为人为文和精神品格,继承他宝贵的精神与学术遗产,从而使江苏文学评论事业代代薪火相传、更加繁荣。 

  参加追思会的江苏文学评论界的前辈们深情地回忆了与陈辽同志的交往和友情,回忆了陈辽同志为中国文学评论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著作等身 博古通今

  董健先生追忆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江苏文学的状况和他与陈辽同志的多次愉快的合作。董先生说,八十年代的江苏文学,充满了热情和希望,批评紧追创作,讲真话、说实话,作家和批评家常常一起交流切磋,关系密切。陈辽同志热情、正直,涉猎领域广泛,在水浒、红学等方面的研究都有很深的造诣,更能难可贵的是,他一直在不断的学习,与时俱进。 

  陈辽同志著作等身,著有《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史稿》、《露华集》、《陈辽文学评论选》、《新时期的文学思潮》、《文艺信息学》、《中国革命军事文学史略》、《叶圣陶评传》、《毛泽东文艺思想与文学》、《月是故乡明》、《叶圣陶传记》、《周太谷评传》、《陈辽文存》(十卷)等近50部作品。《叶圣陶评传》、《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史稿》获江苏省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江苏新文学史》获江苏省人民政府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辞典》(主编)获华北地区图书一等奖,《陈辽文学评论选》获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优秀成果表彰奖。 

  陈辽同志并非科班出身的文学理论家,他完全是通过勤勤恳恳的自学和认认真真的积累才取得了如此的成就。陈方树谈到陈辽在编著《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史稿》时,从1981年开始搜集整理材料,一直到1986年完成,书稿出版前,陈辽专门到大学里给学生讲了一遍,听取学生们的意见,尽量使书稿深入浅出,易于接受。陈辽同志学识之渊博、研究面之广,令人惊叹。 

  徐兆淮从一个老编辑的角度谈了对陈辽同志的印象。他说,陈辽同志学到老,写到老,他的理论文章、文学评论面广量大,近五十本著作,六、七百万字,在江苏乃至全国评论界都是罕见的,真正做到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他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学与文化遗产。徐兆淮回忆说,陈辽同志是个非常认真的人,每次开研讨会,他如果有事不能亲来,必有书面发言。 

  低调谦和 为人正直

  陈辽同志在江苏文学评论界有很高的威望,他不但关注成名作家的创作,对更多的无名作者同样给予无私的扶持和帮助。庞瑞垠用低调、谦和、正直、勤奋概括了陈辽同志的为人和为文,他回忆跟陈辽同志一起同事的时候,说陈辽同志每天第一个到办公室打水,这么一个有名望的文学批评家如此平易谦和,让他很感动。陈辽同志为江苏许多作家写过评论文章,凡给他寄作品,他必会认真阅读,只要认为写得好,有特点,不管对方是否要求,他都会认真写评论文章。淮安作者吴光辉寄了一本长篇散文向陈辽同志请教,陈辽同志阅读后很快给他写了一篇六千多字的评论文章,并附了两千多字的长信,说明为什么要写这篇评论,令作者非常感动。周正章回忆说,陈辽同志经常热情主动地帮无名作者写推荐文章,周正章的职业是个医生,文学评论只是业余爱好,陈辽同志对他热情鼓励,还帮他推荐发表。 

  与会的前辈们对陈辽同志的仗义执言、秉笔直书表示敬佩。陈辽同志对文学思潮和文学现象特别敏感,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处在中国当代文学的前沿,这很不容易。庞瑞垠认为,发扬陈辽同志的这种批评精神对繁荣江苏文艺评论事业大有裨益。 

  黄毓璜用诗的语言回忆说,时间是那么的短暂,时间又是那么的悠长,陈辽同志突然离我们而去,令人唏嘘。他是师长,是前辈,他的著作的广泛性和深入性在国内批评家中非常罕见,尽管受到冷落,却并不在意,是个谦谦君子。 

  江苏老一代诗人吴奔星的儿子吴心海回忆了陈辽同志对他们父子两代人的作品的热情评论,对那段文坛佳话感慨不已。 

  斯人已逝 风范长存

  作家储福金的长篇小说《黑白》是陈辽同志非常欣赏的作品,储福金得知陈辽同志去世的消息后,在《新华日报》上发表了散文《弦断有谁听》,深情追忆陈辽同志对他的热情评介和一个老评论家与作家之间的温暖而又感人的往事。 

  陆建华说,追思逝去的人,主要是给我们活着的人一点暖意。都说创作和评论是文学的双翼,实质上这两者还是有不同的,受众面的不同,决定了文学评论相对冷清一些,宣传文化部门应该对文艺评论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苏支超说,陈辽同志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太多了,他的勤奋、坚韧、执著是后人的楷模。希望年轻的文学评论家多向陈辽同志学习,更多的关注思想、关注文化。 

  刘旭东说中国传统文化奉行“慎终追远”,大家对陈辽同志的评价和追忆,是为了继承前辈的事业,薪火相传。陈辽同志是一位长者、学者、儒者,他在立德、立功、立言三方面都有建树,值得我们学习。 

  陈辽的大女儿武云茹女士代表陈辽同志的家属在追思会上发了言。她对会议的主办方和与会的专家学者表示感谢。她说,追思会对子女来说,更多的了解了父亲的生平和为人,非常珍贵,也对父亲更加敬重;同时,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友人们对父亲的思念和不舍,父亲自己也没想到,他会突然离开爱他的亲友和他长期伏案的书桌。今天,有这么多的长辈学者来追思他、怀念他,父亲的在天之灵一定会感到欣慰的。 

  汪政最后说,江苏是中国的文学批评重镇,这种地位和影响是像陈辽同志这样的前辈们开拓的。我们要把陈辽同志的精神继承下来,把他为之奋斗了一辈子的文学批评的接力棒接过来,并且传下去。希望在座的前辈继续一如既往的关心、支持江苏的文艺事业,共同为江苏文艺评论的繁荣而努力。

移动客户端
扫描登录手机 WAP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