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设为首页|联系我们

午马:女儿着迷汉文化

2016/1/8 22:34:32      来源:      人气:2985

    不知女儿何时开始喜欢上了汉服。

    一日晚上,女儿穿着一身奇怪的服装,喜滋滋地走进我们的房间,指着自己的衣着问:“好不好看?”

    “不好看!”看着她这身打扮,我和妻子表明了我们一致的意见。听罢我们的回答,女儿的脸一下子由晴转阴,她满以为我们会大加赞赏,为之点赞,却没想到被我们否定了。

    “真是不懂,这是汉服,是我们汉族传统的服饰。”看着我们一脸疑惑不解的样子,女儿跟我们解释。她告诉我们,我们的老祖宗原先都是穿这样的衣服,至清朝满清政权颁布“易服令”起,终始延续了三千多年的汉服几近消失。

    原来是汉服。经女儿这么一说,我们才恍然大悟,也想起了在荧屏上看到过这样的服装。

    尽管是汉服,我们还是劝她在家穿穿,外出就不要穿了,以免人家笑话,误以为是从哪里穿越来的“疯子”。

    “我才不管呢,让人家说好了。”女儿不以为然却又郑重其事地说:“穿着汉服是推动汉文化复兴的运动,不少人都在穿。”

    女儿这样说,也是这样去做的。开始只是在假日里穿,后来外出采访穿,到单位上班也穿。我们问她单位里的人对她这样的穿着怎么看,她带着满意的口吻告诉我们,不仅同事,领导也觉着好看。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赞许,她穿着的次数越来越多了。

    一次,女儿邀请我们去观看元宵节传统文化演出,她参加舞蹈礼仪之邦表演。还有演出?我们有些诧异。

    “你们有组织?”我忽然想到了。

    “是啊,我们有‛汉服社’。”她告诉我们,他们的汉服社已有太仓、昆山两地的100多人,有女生也有男生,当然女生居多;有老有少,当然80、90后居多。原来如此,难怪她在节假日常穿着汉服出去,原来是去参加汉服社的活动。

    那次的表演我们因为有事没有去看,后来看了照片,感觉着汉服表演还是蛮精彩的,别有韵味。

    其实,自从迷上汉文化,她已经参加了不少活动。在太仓参加了花朝节投壶活动和端午节溪山琴社古筝音乐会展示汉服活动,在昆山漫展上参加汉服汉文化展示活动,赴苏州参加文庙观礼明制乡射礼活动。

    随着参与汉文化活动的增多,她从头到脚都装备了汉服饰。头上不仅有簪子、发带,还买了2顶遮阳防尘的幕篱,那是古代女子出行时遮蔽面容,不让路人窥视的帽子;身上的衣服就多了,有曲据、褥裙、齐胸褥裙、半臂、褙子等,腰间还挂有荷包;脚上的鞋子有翘头履、弓鞋等。她对汉服可爱惜了,洗涤时她都用手洗,从不用机洗;晾晒时不穿在衣架上挂晒,而是横挂在竿子上,还用手将其捋得平平的;晒干收纳时叠得整整齐齐。

    她不仅自己参与各种汉文化活动,还拉我们一起参加。

    一天,她告诉我们她要参加笄礼,要求我们必须去参加。“笄礼”?我们没听懂,不明白是什么活动,还非要我们一起参加。她解释说,那是明代的成人礼。我们不知道笄礼是什么样的,但知道她已经满30岁了,还参加什么成人礼。她说,只要没有结婚,就能参加明制成人礼。看她的态度很坚决,我们虽然心里很不愿意,但嘴上还是应承着。

    临近举行笄礼的日子,她在做着各种准备,并告诉我在笄礼上要我讲话的内容。我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去参加就是了,还要讲什么话。

    “不是集体成人礼吗?”我问。

    “不是。只有两个人,还有一位也是女生。是单个人进行的。”后来她把笄礼的流程发给了我,我看着那个“笄”字认了好久,还真不认识,便在百度上搜索,才知道那字读“jī”。而且了解到笄礼就是汉民族女孩成人礼,是古代嘉礼的一种。俗称“上头”、“上头礼”。笄,即簪子。自周代起,规定贵族女子在订婚(许嫁)以后出嫁之前行笄礼。一般在十五岁举行,如果一直待嫁未许人,则年至二十也行笄礼。冠(笄)之礼是我国汉民族传统的成人仪礼,是汉民族重要的人文遗产,对于笄者的成长起着激励和鼓舞作用。

    从笄礼的流程看,我和她妈是必须要去的。我们作为笄者的主人,要在门口迎接正宾、赞者等参礼人员;笄礼开始时,我还要致辞,笄礼中要给女儿训示,笄礼最后还要答谢宾客。看来如我们不去,笄礼就进行不了。举行笄礼那天,上午去彩排,下午正式行笄礼。她妈极不乐意去,我劝她:“女儿有这个愿望,我们还是尽量满足她。”

    笄礼是在张溥故居举行的。那天,另外一位女生不知何故突然退出,没有来参加。

    笄礼的策划和主持人是汉服社的副社长,一位身材高挑、知书达理的山东姑娘。看得出来,她对主持这样的笄礼非常在行。她十分缜密地按照明代制式成人礼的流程,有条不紊地组织着。不少汉服社的成员也来为笄礼服务。虽然就我女儿一个人的笄礼,还是吸引了新闻媒体及不少摄影爱好者前来采访、拍摄,一个不大的殿堂,挤满了观看的人。我和妻子身着副社长为我们准备的汉服,端坐在殿堂中间。笄礼中,我完成了该我做的事和该我说的话。

    笄礼进行的很顺利,很圆满。通过参加我们原本并不主张和并不愿意参加的笄礼,使我意识到自己为汉文化的传承做了一点微薄的贡献,也对那些热衷于穿着汉服的年轻人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汉服在中国消失了360年后的当今,他们怀着复兴中国汉文化的满腔热情,不顾世人的鄙视与反对,义无反顾地穿着汉服,将汉服从沉睡中惊醒,为的是宣扬、推广汉族的传统文化,借助华夏传统服饰的复兴,唤起国人的民族意识,增强国人的凝聚力,从而实现中国文化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人们应该支持、鼓励和崇敬那些敢于穿着汉服,为传承汉文化不懈努力的年轻人!
移动客户端
扫描登录手机 WAP版